2014年07月31日06:47 来源:新华日报
烈日下,老夏在工地上紧张劳作。
在夏昕一家租住的小屋里,尽管非常拥挤,但还是在床头仅容两人站立的空间隔出一个书房。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郎从柳摄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沾到床,能睡三天三夜”——新华报业全媒体行动“你的大学父母的梦”上周推出第一篇,讲述保洁员张兆荣为圆女儿大学梦,起早贪黑在北京打工的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不仅感动了新华日报的广大读者,随着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官方微博和微信的同步推送,以及全国众多网站的接连转发,更激起广大网友的强烈共鸣。“再难都要坚持,一定要让孩子读书!”这当中所体现的,不仅是为人父母的担当与情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今天,“你的大学父母的梦”讲述第二个故事,敬请广大读者和网友继续关注。同时也期待大家,把身边人为孩子撑起梦想天空的更多感人故事传递给我们,通过这次新华报业全媒体行动,让更多的人们共同关注、关心这些可敬的父母,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编 者
高中毕业生夏昕的家,在南京朝天宫附近的范家塘7号。
15平方米的阁楼,是老夏和小夏的家
巷子口是繁华街道,从宽阔的马路拐入巷子,局促空间里的气息与光鲜的都市生活迥然不同。屋子陈旧,墙壁斑驳。早上8点多的光景,晾干的、滴着水的衣物在巷子上空飘摇,巷子的空气里还留存着包子铺早点的味道。
循着地址,记者找到夏家的入口,小铁门背后,是狭长陡峭的楼梯,窄小的木板只能侧脚踏过,上楼如爬山,记者小心翼翼上到夏家的四楼。白天尚且如此,黑暗里怎么上下楼?记者不禁问夏昕的父亲夏正祥:“晚上你和小夏怎么上楼?”老夏乐呵呵地说:“我们侧着身子扶着铁把手,从来没踩过空。”
简易的木板、铁板拼凑出夏家的洗手池和灶台。洗手池的水龙头还在滴滴答答地滴着水,不知道坏了多久。
7月的太阳毒辣,热气困在顶楼15平方米的小屋里,稍稍动弹,便汗流浃背。家里只有两张床、一个桌子和3把椅子,被褥团在床上不讲究,但小夏的书却有靠墙的满满一排。小夏的书桌对着窗户,看到的世界是那么开阔。墙壁上挂一块黑板,是老夏花20元买的, 下转3版
上接1版 上面写着小夏前些时备战高考的时间表:“高三计划”“3月20日二模”“5月2日三模”“6月高考”等字样。
“他考了342分,本科线内。查分后,他就去湖南路一家甜品店打工去了,一天挣100块,希望能攒钱上学。”老夏告诉记者。
在宁打工,租房子都是围着孩子的学校转
夏正祥老家在安徽省庐江县矾山镇天桥乡,到南京打工已经20年了。开始是在河西种菜,河西建了房子以后,菜地没了,他就四处打零工。做维修、砸墙、铺路、通水管,只要能赚到钱,工头给什么活儿就做什么。
从百花巷小学,到南京二十八中,再到南京五中,老夏租房子都是围着孩子的学校转。现在租的小阁楼750块钱,楼顶上老鼠赤溜溜直窜,只有电风扇刮来刮去的屋子热气蒸腾,但老夏却很满足,“孩子上学的五中就在前面那条街,上学可以多睡一会儿。”
2002年,为了孩子能在江苏异地高考,在到处借贷无门的情况下,老夏想尽办法贷了一笔“巨款”买了一个很小的房子,把孩子的户口放在南京。
那套落户用的小房子被老夏以500元租出,他说:“我现在住的这个房子是租的,750元一个月,买的那个房子租出去,这样能抵消掉大部分租金。”这么多年,老夏一个人支撑着整个家庭,体弱多病的妻子常年用药,老年痴呆的母亲需要自己照顾,可老夏依旧乐观、爽朗,充满着正能量,并一心想将这些积极的能量传递给小夏。
除了照顾家人,老夏剩下的精力都倾注在工作中,用他的话说:“什么事情都干,修墙面、补屋顶,哪儿有活儿干就往哪儿跑。”有的活儿着急、缺人手,出价也多,补一次墙就能够拿到300元。活儿不急的情况,就只能按件拿工钱了。就这样,踏踏实实的工作中,老夏慢慢地将先前的贷款还清。
眼下,小夏即将步入大学,学费和生活费构成了不小的压力,加上医生建议老夏的妻子今年接受手术治疗,费用将有8万之多,对于夏家,这又是一笔“巨款”。
上大学固然重要,但“做人”更重要
每天5点半开始干活,中午在工地上眯半个小时,下午干到天黑再回来,有时候就在工地上睡一晚。老夏每天都很辛苦,但对儿子的教育一点儿也没懈怠。“上大学固然重要,但‘做人’更重要!”老夏觉得,要评价儿子这个“作品”——那就是做人的品质,自立自强、能吃苦、尊重人、正直,这都是自己悉心培育的。
“老师的办公室就是第二故乡,老师就是再生父母。”道理虽然粗糙,但老夏反复对孩子说。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夏昕都很受欢迎。虽然成绩在班上只是中游,但还是被同学们推举为班长。除了常念叨,老夏还会“侦察”。老夏自豪地说,“儿子什么事情我都知道。”从小学开始,儿子一到家,老夏就注意观察儿子的表情。“是有心事闷闷的样子?还是受到表扬喜洋洋的样子?”儿子的一点一滴,都逃不过老夏的眼睛。
“有一天我发现他脸色不对,家里抽屉又少了10块钱,我估计就是他拿的。”老夏把小夏叫过来,没有责骂他,而是给他算了一笔账。“你看爸爸在外面苦一天赚100块钱,我们全家吃饭要30块钱,租房子一天10块钱……你拿走10块钱让爸爸怎么办?还有,就是家里的钱,拿了也要说一声,绝对不能悄悄就拿走。”老夏记得,孩子哭得很伤心,边说“爸爸我错了”,边把钱拿了出来。“其实他拿钱也没想着要花,是因为周围同学都有10块钱,他要面子也想有。”老夏红着眼睛说,当时自己也不好受,但是孩子做错了事情,一定得纠正。
“孩子就像棵小树苗,容易长歪,你经常扶一扶,时间长了就长正了。”给孩子纠错的故事,老夏能滔滔不绝说很多。记者问他记不记得表扬过孩子的事,老夏认真想了半天,摇摇头说,“主要是抓缺点!”
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老夏看到儿子晚上回来脸色不对,欲言又止的样子,忙凑上去问他怎么啦?他告诉爸爸,班上两个同学因为矛盾在学校食堂打起来,他没有站出来,闹得挺凶,有学生受伤了。老夏很严肃地对儿子讲:“该站出来的时候要站出来,你是班长,这是你的责任。”儿子听得直点头。老夏说,一辈子路长着呢,男子汉不管怎样,都要有责任感。
这个月就要拿工资了,父亲为儿子骄傲
“这个月15号儿子就能拿工资了,”老夏看了看日历,“儿子可高兴了,说能拿到2040块钱呢。”
高考分数线一出来,老夏拉着儿子去买了一台电脑。3600元,有时候老夏一个月也挣不到,但老夏一定要买。“这是我对他的承诺。我说等你考上大学,随便怎么样我都要给你搞台电脑。”老夏把“承诺”两个字咬得很重。“其实孩子从初中开始,就一直想着要个电脑,我没给买。”说到这里,老夏的眼圈有点泛红。
“再难,我也是儿子的大树。学费每年6900嘛,我就是借钱也给他上。”老夏说,儿子很争气,现在每天去打工,回来讲“爸爸学费你不要烦了”。前段时间,小夏向团省委开展的2014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申请了助学金,但申请结果还没下来。老夏说,“这孩子心里肯定还记挂着他妈妈的事情。他妈妈一直有胆管炎,拖了好多年,现在炎症扩散到肝部,医生说一定要手术切除部分肝,8万块钱不知道从哪儿借。”老夏猜测,也正因为如此,一直嚷着要当老师的小夏,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全部填了医药学类。
小夏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夏就开始教他干活。“洗菜啊,烧饭啊,洗衣服都干。不过我不告诉他是干活,就告诉他是玩儿。”老夏说,洗菜告诉他叫“搓泥巴”,洗衣服告诉他叫“搅泡沫”。孩子非常勤劳,上一年级的时候就会自己下面条吃。
老夏告诉记者,小夏这个暑假在一家甜品店工作,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说的是每个小时12块钱,可老板看他勤快,又给他涨了1块钱。“人家小孩就坐在空调店里头,他晓得跑出来揽客,遇到外国人还说声Hello呢。”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沈峥嵘 杨频萍
本报实习生 王楚桦
(来源:新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