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占比虽高影响有限  总体不会引发危机

中国短期外债风险可控

记者  周小苑

2014年07月30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际清算银行日前发布报告,对中国外债规模持续增大,尤其是短期外债占比过高表示担忧。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表示,我国宏观外债总体安全,但个体债务风险需要重视。未来将继续加强和改进外债统计监测,同时积极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防范相关风险。

短期外债占比持续增大

近年来,我国外债规模呈加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短期外债占比持续增大。截至2014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达54376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12月末增加了1751亿元,比2008年底增长了1.3倍。其中,短期外债余额为4.25万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底增长了2.1倍。

“短期外债的增长快于外债总体规模的增长,短期外债增长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债增长的主要来源。”管涛表示,短期外债占总体外债规模的比重在今年3月末达到78%,比2008年底上升了20个百分点,同时也超过了25%的国际警戒标准,这也是国际清算银行提示中国短期外债风险的主因。

在管涛看来,近年来中国的外债增长很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主要货币利率水平偏低。而人民币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人民币汇率也长期单边走势,波动率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境内企业普遍采取了“负债美元化”的财务操作,当存在对外支付需求时,不是买外汇而是借外汇,就积累了大量的美元负债。

不影响外债整体安全

事实上,外债增长过快将会对我国经济安全造成一定风险。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分析,外债增长过快对我国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汇率风险将提高,目前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将进行双向波动,若外债比例快速增加,将对我国汇率有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或将影响我国政治在国际上的主动性。

尽管中国短期外债占比远高于国际标准,但管涛强调,衡量一个国家债务安不安全有很多指标,不仅仅是短期外债占比这一个指标,从其他指标来看,我国外债总体是安全的。如短期外债余额与外汇储备余额的比重,3月末是17%,而国际警戒标准是100%。关于债务率、负债率、偿债率这些传统的债务安全指标,中国也都在警戒指标以内。“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外债风险基本可控,国家债务安全有保障。”管涛说。

此外,外汇管理局认为,短期外债中有部分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背景,与一般外债有较大不同。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贸易过程中形成的贸易融资,这类债务时间短,同时是和实体经济和交易是对应的,有一定的自偿性,交易完成后贸易融资额就能消除的。这类外债大都是有真实的交易背景的,风险也很小。

个体风险需高度防范

从微观层面看,相关市场主体仍然要高度重视个体债务风险。

管涛认为,我国外债宏观风险可控,是指当国家作为最后贷款人时,可以用外汇储备防范系统性的债务风险。但是作为个体来讲,债务的流动性问题、安全性问题都应该是风险自担,不能指望在外债方面还存在刚性兑付的这类隐性担保。企业需要高度关注债务风险,应该根据实际的生产经营合理地进行对外债务融资,注意防范跨境资本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风险,防止将来出现外汇流动性问题,或者出现汇率方面的损失。

曾刚分析,外债中的“个体”主要是指企业,因为外币成本较低,甚至比国内贷款利率要低很多,所以一旦企业借外币就会形成负债错配的问题,即负债是美元,资产是人民币的时候,汇率发生变动就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

在白朋鸣看来,无论是宏观还是个体,在外债增长方面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是,提高外债偿还管理,包括币种选择、利息计算、偿还方式、资金安排等方面,掌握好借债窗口,控制好借债总量,调整好借债结构,控制好借债成本。同时外汇局应加强对机构借入外债的监管。

管涛提醒境内的市场主体,要注意适应这种新常态,调整自己的财务管理策略,从过去的单边思维转为双向思维,管理好资金和汇率双向波动的风险。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