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在大马士革,两个友情深厚、分属不同教派的叙利亚青年告诉记者——

国际视点:和平稳定是共同的期盼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宦翔

2014年07月29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7月28日,在大马士革一家饭店内,乐队正在为顾客演奏。
  本报记者 宦翔摄

叙利亚危机已步入第四个年头,该国数千万民众的生活被迫改变,有的失去亲人,有的流离失所。然而,生活在继续,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对这场危机有着各自最鲜活的认知。在首都大马士革,记者结识了两个友情深厚的叙利亚青年,他们虽分属不同教派、政见迥异,但和平与稳定是共同的期盼。

“举手之劳,我们都是老交情了,经常互相帮个忙”

7月的一个下午,烈日炎炎。大马士革老城的“鲁米”手工艺品店里,店主哈桑的手机突然铃声大作。听完电话,他不得不外出一会儿。手上的生意怎么办?哈桑想到了家住附近的老朋友阿里,立刻拨通了他的电话。电话那一头,阿里欣然应允。

5分钟后,阿里如约而至。两人寒暄几句,哈桑便匆匆离去,把满屋子的宝贝托付给阿里。36岁的阿里现在供职于一家地产公司,但是受危机影响,他实际上处于半失业状态,有不少自由支配时间,也因此常常受到哈桑的“召唤”。“举手之劳,我们都是老交情了,经常互相帮个忙。”阿里说。

为了谋生,40多年前,阿里的父亲从家族世代居住的拉塔基亚的一个阿拉维村庄来到大马士革,并在政府部门担任清洁工。“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光鲜的活儿,但父亲时常教育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更好地生活。”

阿里和哈桑的交情可以追溯到15年前。那时,阿里在一家木器作坊当学徒,工作之余他常去老城区的各大手工艺品店里,学习市面流行的木刻技艺。“鲁米”手工艺品店是阿里常去的地方,久而久之,便和当时的店主、哈桑的父亲成了忘年交,与年龄相仿的小哈桑也情同手足。“哈桑一家非常和善,并没有因为我只看不买而态度冷漠。他们经常留我在店里一起吃饭、聊天,我也会把自己的新作品送给他们”,阿里说,“这份胜似亲情的缘分,一直持续到现在”。

但是,来自阿拉维派的阿里和逊尼派的哈桑都未曾料到,他们的国家会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危机中;更没想到,在这场危机中,他们分属的两个教派阵营,被置于一个相互对立甚至是对攻的语境中。

“国家和个体的命运,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教派冲突”成了叙利亚危机的一个标签,“逊尼派民众对抗阿拉维派政权”的论调,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屡见不鲜。

在阿里看来,在危机的催化下,教派之间原本的分歧和矛盾也随之激化,但还远不到西方媒体报道中的“教派战争”的程度。“总体上看,逊尼派和阿拉维派仍然能和谐共生。但是在少数极端势力控制的地区,逊尼派对阿拉维派并不友好,他们认为我们是异端。”据他介绍,在过去,阿拉维人聚居在叙利亚西北沿海和山区,有着“标签化”的籍贯和口音,身份很容易被辨认,因此经常遭到极端势力的敌视和袭击。

“外界对我们阿拉维人存在误解,认为只要阿拉维人执政,所有阿拉维人都是既得利益者。实际上,阿拉维人中,在军队、政府机关任职的仅占少数,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在最基层的老百姓,牺牲在战场的政府军士兵也以阿拉维人居多。我们并不敌视某个派别,我们只想要稳定的生活。”阿里说。

作为逊尼派穆斯林,哈桑则认为,教派是一种世界观,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世界观,即便信仰同一宗教,所持观点相异也属正常。“历史上,叙利亚是个多信仰的国家:伊斯兰教逊尼派占总人口的74%;什叶派占13%,其中分支阿拉维派占12%;此外,还有10%的基督徒和3%的德鲁兹人。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信仰乃至社会的多元化,这也是我们需要继承的文化传统。”

哈桑认为,“教派冲突”之所以被过度解读,一方面是由于外部势力的介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部分叙利亚民众根深蒂固的“宗派至上”的观念,加剧了以教派和利益分歧为基础的斗争,“这部分人大多是文盲,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开放包容的胸襟,所以常常为极端势力所利用”。

对于眼下的局势,哈桑表示,2011年危机爆发之初,民众的基本诉求是打击腐败、推动社会更加民主公平。当前,无论是政府还是反对派,都应该以民众的诉求为本,谋求更大力度的改革。阿里则认为,建立一个更加文明进步的叙利亚需要时日,“国家和个体的命运,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离”。

哈桑和阿里,这对背景不同、政见迥异却互信友爱的老朋友,是叙利亚不同教派民众和谐共处的一个缩影。他们有着共同的愿望: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让政治归政治,宗教归宗教,“因为我们都是叙利亚人”。

(本报大马士革7月28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9日 21 版)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