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我们一起来!》:传播成长正能量

2014年07月28日01:01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我们一起来!》:传播成长正能量

“我们一起来”全国阳光少年绑腿跑决赛近日在东方绿舟举行。 本报记者 张驰 摄

  让孩子们在赛场上体验到更多“成长”的真谛。“淡化竞技,强化育人”是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的宗旨之一。

  本报记者李爱铭

  潘若曦坐在高高的看台上,腿上3处涂着紫药水的伤疤仍未褪去。第一次坐上替补席,看着队友们在全国决赛赛场上奔跑,13岁的她尚不知如何掩饰自己的失落;但当发令枪响起,南汇三中的20名队员代表上海冲出起跑线,去全力拼争全国冠军的刹那,她又忍不住兴奋地站起来,高声呐喊为队友们加油。

  中学生20人绑腿跑比赛,是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的创新活动。大赛组委会与东方卫视跟踪拍摄合作推出了全国首个青少年励志真人秀节目《我们一起来!》,生动展现了绑腿跑赛场内外的故事。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体验团结与竞争、泪水与欢笑、成功与失败,收获阳光与梦想,传播成长“正能量”。

  队友与对手

  对于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的垒球队长小黄来说,个人体能在团队中出类拔萃,她有自豪的底气。

  但绑腿跑比赛,“个人英雄主义”行不通——20人绑腿跑,致胜的关键是整体配合、步调一致。这对于个性好强的独生子女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挑战。

  在赴崇明训练时,孩子们被分成两队,两两绑在一起,将鸡、羊、猪抓进笼子里。比赛中,自信的小黄一马当先,比赛刚开始就抓住了两只鸡。可是随着比赛的推进,另一队依靠团队协作,成绩逐渐后来居上,小黄的队伍仅靠她一人“孤掌难鸣”,输掉了比赛。而另外一队的队长主动把最容易摔跤的同学安排在自己旁边,保证了整个团队无“短板”,最终得胜。

  在挥洒汗水的训练场和赛场上,孩子们深刻感悟,竞争与合作不仅是运动、更是现代社会的永恒主题。上师大体育学院院长、博导沈建华教授认为,绑腿跑“真人秀”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真实的故事、生动的情节,让更多孩子理性认知团队和自我,“在此过程中孩子的蜕变成长,价值远大于比赛成绩本身。”

  成败与成长

  有竞技就有输赢,但输赢绝非简单的“成绩好坏”——在赛场上,孩子们体验到更多“成长”的真谛。

  沈阳市第四十四中学本是东北站的夺冠热门队,但在决赛中途摔倒,功亏一篑。此时,坐在看台上的另外一支队伍却鼓起掌来。黄浦区教育学院体育教研员施峻峰提出,体育竞技鼓励努力拼搏去赢,但输赢都要有风度,更要学会尊重对手:“不能赢得了比赛,输了风度。”(下转6版)

  (上接第1版)“淡化竞技,强化育人”是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的宗旨之一。甘肃省酒泉站绑腿比赛中,酒泉特殊教育学校组队参加。这些由聋哑、智障等特殊孩子组成的代表队在与其他三所学校的角逐中,最终位列第四。但此刻,孩子们脸上并没有任何沮丧,而是互相拥抱、互相祝贺。因为,这一成绩已经比他们日常训练的最好成绩快了1秒钟。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汪晓赞教授说,体育绝不只是少数运动员的竞技,而是所有人的自我挑战。“也许你没有获得第一,但只要你尽力了,战胜了自我,那就是冠军!体育中的成功不是拿第一,而是超越自己。”

  拼搏与梦想

  全国总决赛前10分钟,云南大理下关四中代表队的李梦雅,坐在了后台的草地上——右腿拉伤,教练帮她喷止痛药。休整5分钟后,这位不服输的小姑娘不用搀扶自己站起来归队:“拼搏了2个多月了,怎么能放弃梦想?”

  很多人印象中,“00后”的孩子娇生惯养、缺乏担当。但烈日下每天坚持训练、汗洒操场;摔跤、擦伤是家常便饭,爬起来擦干眼泪继续上赛场。参加绑腿跑比赛的学生身上,展现了新一代少年顽强拼搏、坚韧执着的精神面貌。

  点燃梦想、照亮自信——在竞技场上,不少孩子重塑自我。沈阳市第四十四中学的郑昊因学业成绩倒数而自卑,绑腿跑活动中给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他凭借出色的运动能力当选队长,队友的鼓励、拥抱和掌声,让他收获了自信。虽然他的团队被淘汰,但他自愿当起后勤服务人员,每天收集训练场上的矿泉水瓶,用卖水瓶的钱,在正式比赛那天为其他参赛队友买了运动头带。

  这段故事让不少观众感慨,虽然郑昊在赛场上失利,但他的历练成长赢得了掌声,“成为青少年励志成长好榜样”。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