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27日01:01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徐蒙
日前,在上海试飞机场,第一架ARJ21交付飞机高速滑过跑道,稳稳腾空而起,圆满完成交付飞机首飞。在西安阎良,ARJ21翱翔蓝天,经过前期无数次精密计算,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顺利打开通风窗,又一次攻克适航取证路上的一道“难关”。
在成飞、洪都、西飞、沈飞等全国各地工厂,C919大飞机机身各部段研制已进入冲刺阶段,中国商飞团队与供应商紧密配合,前机身、中央翼等大部段已经陆续下线。在浦东祝桥,无数工人、设备忙得热火朝天,巨大的厂房、从陆地延伸至大海的飞机跑道,万事俱备,等待着大飞机总装的一声发令枪响。
ARJ21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项目,眼下到了离成功曙光最近的时刻,却也是最困难的当口。过去一个多月中,中国商飞项目团队夜以继日,挑战一个接一个的难关。
“中国飞机制造业走过了一段艰难、坎坷、曲折的历程,现在是而今迈步从头越,势头很好,开局很好,希望大家锲而不舍,脚踏实地,我寄厚望于你们。”在张江、在大场、在祝桥、在紫竹、在昌平、在龙华、在阎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记在每位中国商飞员工心中,并化作力量,融入行动。
交付飞机首飞是头等大事
ARJ21交付飞机的首飞,是6月项目团队的头等大事。尽管第一架ARJ21飞机成功首飞已过去五年多,但这次要上天的是今后将搭载旅客、投入航线飞行的飞机,任何闪失、问题,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次首飞的105架机于去年12月30日总装下线,今年6月初,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无眠夜,飞机完成了辅助动力装置启封开车试验、环控试验、气密试验等多项试验,为首飞进行了周全准备。临飞前一夜,试飞中心相关负责人把闹钟定在早上5时,结果凌晨3时就提前醒来,急着跑到窗口看看天气如何。
当天中午,跑道起点,红白相间的ARJ21飞机105架机缓缓进入跑道。机长陈志远镇定地刹住车,将发动机转速慢慢推到最大,发动机全速运转后爆发出一阵强有力的轰鸣。满载着期盼的目光,飞机轻盈地腾空而起;地面上的人群像五年前一样沸腾,兴奋之余却没人有半点放松。
“对于试飞中心,105架机第一次飞行是第一次‘大考’。后面的任务还很重,我们的能力要尽快提升,设备要尽快完善,必须确保飞机不带隐患上天、项目不在我们手中误点。”随机飞行、担当首飞“观察员”的中国商飞公司总飞行师、试飞中心主任钱进说。
万米高空,窗能打开吗
上海首飞成功的同时,西安阎良的适航取证团队正进入更为艰苦的攻坚战。刚刚完成“万里追冰”任务的适航团队,最近又对“通风窗空中开启”的试飞难关发起挑战。一方面这是从没做过的试验,另一方面由于经验不足,设计之初,ARJ21并没有考虑过 “通风窗空中开启”的问题。
试验准备阶段,适航团队面对一片质疑声:万米高空,窗能打开吗?气流对飞行会产生影响吗?谁也没做过,谁的心里都没底。但这个试验不做,就不符合最高要求的适航标准,也就是对未来的旅客安全不负责任。“质疑是压力,但也是动力,就一个窗户,我就不信打不开它!”面对困难,负责该项攻关的设计员张垠博发了狠劲。 下转5版
(上接第1版)经过反复计算,一次次失败,甚至用上了逆向思维,设计团队终于拿出让所有质疑者放心满意的方案。很快“通风窗空中开启”完成,标志着ARJ21—700飞机在取证交付道路上又迈进一步。
视两项目标如同军令
6月底,西飞制造车间中,C919国产大飞机10101架机中央翼部段在部装型架上完成了下架前最后的测量,被稳稳地移放到了地面托架上,等待后续的中央翼中机身总装工作。
在设计和制造团队眼中,制造过程还是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艰难探索。从纸上到实物的过程中,西飞员工和中国商飞现场团队合作无间,后方技术团队倾力支持,让解决问题的道路畅通无阻,制造圆满完成,也积累下大量宝贵的技术经验。
时间越来越紧迫,和世界上所有大型客机研制项目一样,此时中国商飞面临的压力如山。但越是艰难,越需要执着信念,目前中国商飞公司视两项目标如同军令:坚决打赢ARJ21—700飞机取证交付攻坚战,取得CAAC型号合格证,两架飞机达到交付状态;坚决打赢C919大型客机工程发展攻坚战,完成详细设计评审,全面进入首批试制,并展开试验验证。
(来源:解放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