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26日07:4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记者张晓松、徐扬、刘华)120年前,黄海上一场早已注定胜负的战争,改变了两个东方国家的命运:中国一蹶不振,从此重新寻找救亡图存、实现现代化的复兴之路;日本一战而起,开始走上对外扩张、无法回头的侵略之路。
回望甲午战争的滚滚硝烟,失败背后的原因无比清晰,而挫折带来伤痛犹未平复。
知耻而后勇。120年来,中华民族正是在苦难中汲取力量,奋发图强,寻找到了一条民族复兴之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攻坚克难中再创辉煌。
道路决定命运。30年洋务运动造成的繁荣假象在日本战舰面前不堪一击,甲午战败掀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一页
7月25日,在北洋水师覆灭之地刘公岛,海军北海舰队两艘船艇,同时拉响汽笛120秒。官兵们脱帽肃立,垂首向北洋水师阵亡将士们默哀。
120年前的这一天,日军突袭中国北洋水师“高升”号,丰岛海战由此爆发,甲午战争拉开序幕。
9月,中日在黄海丹东海域爆发海战,包括致远舰在内北洋水师多艘舰船被击沉。随后,日军攻入大连旅顺,将全城2万多人屠杀殆尽,只留36人抬尸。
奇耻大辱,痛为国殇。
“复建致远舰是对战争的记忆与反思。”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将中国拖入了鸦片战争以来最黑暗的深渊。其负面影响整整持续了半个世纪,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才重新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甲午一战,中衰日强。
作为甲午战争的结果,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签署《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中国赔款相当于日本4年多的财政收入。”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吕超说,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8000万日元,钓鱼岛也是日本通过此战窃取的。
日本利用战争横财扩充军备、兴办实业、发展教育,完成了由弱到强的经济飞跃和军国主义政治的形成。而中国则一蹶不振,迅速陷入了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境地。
巨量的赔款割地不仅掏空了清政府的家底,还击碎了近代以来中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迷梦。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启动了洋务运动,成果斐然。“然而,甲午战争让中国洋务运动33年积累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中国的复兴进程被彻底打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说。
为什么会输?为什么会输给日本?是当时横亘在国人面前不解的课题。其实,自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园子起,胜败已分。
“一个落后的国家,一个没有精神的军队,如同羊与狼争。”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说,日本之胜,并非胜在船坚炮利;中国之败,并非败在北洋水师,而是国家之败,“是制度的失败”。
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说,甲午战前,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卧薪尝胆地成为了新兴强国。
反观当时的清政府,洋务运动带来的多是皮毛之变,而非根本。骨子里腐烂不堪,制度腐朽没落,却依然在做着天朝大国梦。
落后就要挨打。甲午之败,惊醒多少中国人:不是兴办实业、买枪买炮,就可以不再挨打,中国的落后在于落后于时代的制度。
(来源:新华社)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