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9日06:00 来源:新华日报
5月22日晚9时30分,位于宿迁市宿豫区的京东商城全国客服中心一片欢腾,员工们通过越洋视频见证了京东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
像京东这样,一批“高、大、新”企业在宿迁高新区形成了绵延好几公里的“上市一条街”,已有14家上市企业入驻和2家本土企业上市。
宿豫区委领导告诉记者,这些企业不仅提升了宿豫的财源税源,还从根本上调整了宿豫的经济结构,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工业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高”:着力追赶高科技
“我们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的转换率世界领先,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转换率达97.6%,比德国还高出近1个百分点,是国内唯一通过24个国家并网许可与认证的企业。”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运鑫指着一台体积很小的逆变器自豪地说。
在光伏行业起伏波动的背景之下,山亿依然订单充足,满负荷生产,秘诀就在于高科技的“法宝”。据介绍,该公司科研人员占到员工1/3,每年科研经费投入都在10%以上,企业拥有52项技术专利,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税收4000万元,今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我们生产的球扁钢,是现在市场热销的‘宝贝疙瘩’!”宿迁南钢金鑫轧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2008年,这家公司从无锡搬迁至宿豫,提档升级,主要生产球扁钢、L型钢等船用产品。船用型材已获得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9个国家船级认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目前建有大中型两条生产线,年产量可达到30万吨,今年前5个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68%,税收同比增长506.13%。
“大”:全力招引大项目
10年前,宿迁几千万的项目就算了不起。如今,在宿豫投资10亿元、50亿元、160亿元的大项目随处可见。宿豫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士武说:“这几年,宿豫区始终把主攻大项目、招引大项目、培育大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手抓大项目引进,一手抓大企业培养。” 6月5日,由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第三大消费品公司百威英博投资建设的百威英博啤酒(宿迁)有限公司,在该区正式竣工投产。项目总投资27亿元,年产啤酒100万吨,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江苏翔盛粘胶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是宿迁市重点打造的千亿级纺织产业的基础性项目。项目总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50万吨粘胶短纤维生产线,分为三期建设。项目投产后,企业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8亿元以上。
继秀强、彩塑、京东3家企业成功上市后,该区确定的15家上市后备企业中,有7家已经实质性启动程序,其中一家已经完成股改,下半年即可进入上市辅导期。目前,在宿迁三县二区中,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利税前50强的,宿豫都占到1/3。
“新”:致力发展新材料
“这瓶是银的颗粒,那瓶就是我们生产的纳米银粉;这瓶是镍的颗粒,那瓶是纳米镍粉”,在江苏博迁新材料有限公司制粉车间,业务人员一边指着高速运转的机器,一边介绍,他们采用物理气相法(PVD),生产出超细镍粉、铜镍合金粉、银粉等金属粉体,“我们用的手机以前是‘砖头’式的大哥大,现在变身超薄智能机,全是这些新材料的功劳,现在我们已投产15条生产线,主要供应给三星等各大手机制造公司”。
在江苏景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指着记者手上一张薄薄的小不干胶电池标签说:“就这张标签,我们就需要经过10多道复杂的工序,且从原料到成品全部是我们自己生产,国内电池包装行业我们是前三强呢!”
今年前5月,全区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9.9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工业增加值40.66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列入重点培育的33家大企业(集团),占据整个工业份额的“半壁江山”,撑起了宿豫跨越发展、全面小康的脊梁。 本报记者 刘宏奇 吴剑飞 徐明泽 本报通讯员 何首君 朱 瑞
(来源:新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