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8日06:51 来源:新华日报
南京青奥组委会17日透露:国际奥委会希望将青奥会当做一个试验场,推行一些新的理念,其中一条尝试就是不配专车,134位国际奥委会官员和其他9万多注册人员一样,将乘坐班车或合乘车。
此前一天的一则新闻也涉及专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副部级以下干部不配专车。记者与一些基层干部就此话题讨论时,就听到有人抱怨:“没有专车不方便开展工作,影响效率。”
我们无法测算国际奥组委官员与这些干部的工作任务孰轻孰重,也不知道国际奥组委官员可以“换算”成国内什么级别的干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边是国际奥组委官员主动要求尝试“不配专车”,一边是个别基层干部认为“工作离不开专车”,观念反差的背后,是对“专车”的理解大相径庭。
车改这么多年,配套措施出了一箩筐,但违规配车、豪华专车、公车私用等现象仍屡见不鲜,根子还在一些干部尚存“官本位”思想,认为专车是权力地位的象征。而国际奥组委官员用行动彰显:专车只是较为便利的交通工具,在条件许可、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理应主动自觉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青奥会不仅是一次体育赛事,更是一场跨国界的文化理念交流盛会,透过这个国际化窗口,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
(来源:新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