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6日04:50 来源:重庆日报
7月1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中国通用董事长在会上说:“我们市场主体不能乱说话,这么多部长在这。”李克强听后说:“我坦率地讲,说句实在话,我汗颜!”(据中国经济网)
总理之所以汗颜,是因为“就是有老鼠见猫的心理啊,不敢说啊,说了话也是吞吞吐吐。”市场经济,企业是主体,应当是生机勃勃的猫,为什么变成了唯唯诺诺的鼠。原因就在于政府部门本末倒置地成了猫。
搞活经济既需要市场的无形之手有效,也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有为。只有这两只手彼此和谐、相得益彰,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尤其是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亟需用改革创新提升企业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当下。但目前,“两只手”还处于失衡的状态——有形之手往往管得太长、太滥,而无形之手被束缚得太多。此次,企业家在总理面前的直白,生动而深刻地说明了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是多么的严重。所以李克强总理说:要继续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为企业松绑。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政府职能部门管得过多、过死,肯定会遏制企业的效率,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增长和活力。在这样的语境下,市场主体如老鼠见猫似地不敢说话,就是正常的反应。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夯实企业在市场的主体地位,是多么的刻不容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达到这一目的,其核心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首先,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还给市场。只有政府更给力,企业才能有活力。凡是市场能够有效配置的,政府就要简政放权、松绑支持,把该下放的权力下放给企业;其次,把政府“闲不住的手”管住。政府要从不该管的、管不好的领域退出,交给市场,从市场参与者、经营者的角色中摆脱出来,回归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本职。
可见,政府要把有形之手放对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既做好“加法”——推进改革,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供公共产品等;也做好“减法”——给市场主体松绑,将压在市场主体身上的担子卸下来。这样,市场主体才能抬头挺胸,底气十足,再也不会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吞吞吐吐,心存顾虑。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