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3日03:10 来源:北京日报
袁宝钧在课堂上免费教授老照片修复技能。
马玲摄
人物:袁宝钧
天通苑社区退休居民
“老照片最长熬不过百年,等颜色褪了,承载的历史记忆也就没有了。”昌平天通苑社区居民,81岁的袁宝钧老人14年来一直在做一件事:修复老照片,“拯救一段历史”。
老人家里有一本厚厚的影集,翻开,里面一张张全是他修复的老照片。头戴瓜皮帽、身穿小褂的清末武生;上世纪三十年代中西合璧的婚礼;齐白石1953年收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为徒的合影留念……以黑白为主的影像,跨越了中国近代百年历史。
工作台上,还有30多张老照片正待修复。有的满是霉斑,有的褶皱密布,因为年头太长,多数已褪色模糊。
一只放大镜,一台电脑,一台扫描仪,就是他全部的修复工具。在电脑中打开Photoshop软件,左手用放大镜压在原片上查看瑕疵,右手点击鼠标在电脑屏幕上修改、涂色,1个小时后,一张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家族合影就在屏幕上清晰呈现,不仅人物表情逼真,连房顶上的野草都根根可见。
袁宝钧早年曾在照相馆当过3年学徒,不过,练就修复老照片的“绝技”,还是他60岁从北京印刷厂退休以后的事。
“那会儿跟着儿子学电脑,看到Photoshop能修复老照片,我特着迷。”从退休金里拿出3万多元,置办了扫描仪、打印机;又翻箱倒柜找出家里所有能找到的老照片,在电脑上反复练习修复技术。
有着40年印刷制版经验的袁宝钧,很快入了门儿。一张母亲几十年前的旧照被他修复一新。没多久,邻居家小保姆带着一张发黄、褪色的照片找上门。女孩说,照片中的老人是她的祖母。当袁宝钧把修复好的照片递到她手中时,这位从未见过祖母真容的女孩儿激动了好半天。
听说正规照相馆修复一幅老照片价格不菲,袁宝钧找到社区居委会,“谁家有褪了色、破损的老照片,我修!不收钱!”
70岁的刘桂琴送来了拍于1965年的结婚照,这张照片寄托着她对去世丈夫的思念。照片上,丈夫右侧脸的眉眼部分,像素完全模糊。这种被称为“连根拔”的照片最难修复。袁宝钧比照左侧脸,把缺失的眉眼,在电脑上一笔一笔勾勒出来,连眼神都惟妙惟肖。望着修复一新的照片,刘桂琴老人泪流满面。
一位姓夏的居民,父亲去世于唐山大地震,身后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思父心切的他,拿着姐姐的照片找到袁宝钧。因为姐姐长得最像父亲,他希望能据此复制一张父亲的照片。经过4个小时的反复推敲修改,夏老父亲的容颜终于活脱脱出现在屏幕上。“像!太像了!”老先生兴奋得当即给兄弟姐妹打电话。
红军烈士陈毅安与妻子李志强的结婚照摄于1929年,是烈士牺牲后人们在他胸前口袋里发现的。大半个世纪过去了,照片被血迹浸染,已褪色变得模糊不清。对照着夫妇俩各自的旧照,袁宝钧拿着放大镜在电脑前忙活了11天,终于将照片原貌重现。
2000年至今,袁宝钧免费修复的照片已达3400多张。电脑用坏了3台,自己掏的冲洗费算下来有4万多元。
袁宝钧的名气越来越大,找上门来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年事已高的他,前不久和昌平区民政局合作,办起了免费的老照片修复培训班,首批招收32名学员。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修复老照片、抢救历史记忆的队伍中来。”袁宝钧说,这就是他晚年的最大梦想。
(来源:北京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