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1日06:51 来源:湖南日报
柴凤 周湘云
随着长沙市中考成绩的公布,“中招”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今年“中招”政策提出质疑。7月9日,长沙市教育局局长王建华就学生和家长存疑的共性问题一一作出回答,以便学生和家长清晰认识“中招”政策,有的放矢选择学校。
细化等级制 减少“踩线生”
依据教育部要求,长沙市从2006年起,中考成绩全面实行等级制,切实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录取唯一标准的做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往录取由于区分度低,学生志愿扎堆,“踩线生”多,个别学校生源爆满,超计划招生。今年该市将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5科A、B两个等级,进一步细分为A+,A, B+,B,提高区分度,减少中考踩线学生人数,提高有效录取率。
如,往年实行5个等第评价,有的学校踩线人数最多的超过280人,少的也有几十人。这种情况一是计划没有严肃性,二是学校录取时难以区分,不利于下批次学校录取。
“4A2B+”为指标生最低控制线
指标生的下达方式是将省级示范性中学的招生计划分配到每个初级中学,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指标生录取线“4A2B+”为最低控制线,达到控制线的学生按照指标生计划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很多学校指标生录取线不会下到“4A2 B+”,只有薄弱学校和边远农村学校才会出现这类情况,其主要目的是稳定薄弱学校生源,让他们的学生有机会到省级示范性中学就读。
预录线不是录取线
7月3日凌晨中考成绩公布后,不少学校对自己录取线进行预测。长沙市教育局第一时间叫停了学校自行公布预录线的做法。预录线并不是实际的录取线,学校录取线只有在志愿填报划线结束后才会明确。请学生和家长不要盲目相信。“明德、周南、市实验中学在7月4日宣布只收6A生”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名校录取线高于往年的原因
按教育部要求,择校生指标不超过公费招生计划的10%(往年是公费招生计划的30%),中考评价等级增加了“A+”和“B+”,减少了踩线学生,同时取消了“空降班”,这些都是导致今年名校录取分数线高于往年的原因。
城区初中毕业生个个有书读
“接近三分之一的长沙孩子面临无书可读的局面”的说法不切实际。今年该市城区初中毕业生为30726人,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为14425人,城区民办学校和子弟学校招生指导计划为3100人,国际班学校招生计划为630人。即普通高中总招生计划达到18155人(不含计内、计外踩线学生),约占城区初中毕业生60%。按照教育部要求,普高和职高的入学比例应达到5∶5,该市普高就学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比例。据悉,该市有74所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好,就业率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可对口升入高等院校就读。只要家长根据学生成绩认真思考,理性选择,长沙城区的初中毕业生个个有书可读。
(来源:湖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