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9日06:41 来源:新华日报
缆线突然从空中坠落,影响了车辆通行,执勤交警用双手举起缆线近3小时,此举赢得路过市民啧啧称赞的同时,也引起人们思考:城市架空缆线出了问题,怎么就找不到人来管呢?
昨天上午8点50分,位于南京市建宁路钟阜路路口上方的两根缆线突然从空中坠落,南北向悬挂在半空中,最低处离地面不到一米,影响了建宁路东西方向的通行。正在那里执勤的南京交警六大队二中队中队长于祥和副中队长李宏波见此情景,立即通知有关人员抢修。
在确定缆线绝缘后,李宏波用双手将缆线举起拉直,空出左右两股车道供车辆通行,于祥则指挥疏导车辆提前择道通过。两人轮流充当“电线杆”忙活了两个半小时,累得满头大汗,身上的衣服都湿了。附近市民深受感动,有的给他们送来了矿泉水,有的说要换他们休息一下。
实在支撑不住的时候,李宏波拦下一辆集装箱卡车,爬上车顶,用绳子将掉落的缆线拴回到空中的缆线组,路面交通终于恢复正常。
这则新闻感动了很多人,但也引发不解:有责任维护电缆安全运行的部门和人员,都去哪里了?
于祥告诉记者,他们一开始以为是电线,第一时间打了电力公司报修电话。20分钟后,电力抢修人员赶到,说缆线不是他们的,可能是电信公司的。随即向电信公司报修,直到大约11点钟,电信人员才到达现场,查看后却说不是电信缆线。那到底是什么缆线?难道是监控或者有线电视的缆线?“近3小时的时间内,并没有人来认领。”于祥说,他们在拴好缆线后,又向相关部门作了报告。但直到昨晚10点,那两根缆线的“主人”还是没有得到最终确认。
在南京,前几年也出现过“电线杆交警”,当一辆超高车拉下过街电缆组线后,为方便过往车辆通过,交警骆兴龙用双手举起电缆,感动了众多市民。同样因该组线涉及多家单位,短时间内没有哪家单位赶到现场处置,骆兴龙这一举,就是3个小时。
那么,城市架空缆线到底归哪个部门管理?记者首先联系了南京市住建委,该单位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住建部门对于架空缆线的架设没有审批职能,建成后也不归他们管理,而应由产权单位来管理。
“城市架空缆线的管理,倒是个新问题。”南京市规划局宣传处陶乐告诉记者, 下转5版
上接1版 由于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像迷宫一样纠缠不清,去年青岛一处雨水涵道和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场发生爆燃事故后,南京市政府引以为戒,成立了地下管线数字化中心,明确规划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对地下管线进行产权认定和管理责任认定。“而架空缆线,目前还没有一个主管部门,还是‘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谁建设谁管理。”
省住建厅规划处处长施嘉泓介绍,架空缆线的建设要到规划部门办理审批手续,但实际上,现有的各种缆线未必全部经过审批,建成后也没有统一的牵头管理部门。
“我们也接到过这方面的投诉。”省住建厅信访办主任俞晨曦表示,地下管线以及空中缆线比较混乱,建成后多头管理,造成出了事找不到人认领。“遇到事如何迅速明确产权单位,又如何对其进行监管,有必要明确统一的主管部门。”
省电力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电力缆线建设较早,后来不少其他缆线未经许可,挂在电线杆上。有些地方空中密密麻麻如“蜘蛛网”的各种电力或通讯缆线,不仅影响社区形象,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上述人士分析说,随着城市的发展,架空缆线正越来越多,而它们的产权单位,据了解有20个之多,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确实是个新课题。上海市就专门出台了《城市道路架空线管理办法》,对架空线的规划控制、入地规划、同步入地建设、日常管理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并明确市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增设架空线的行为进行管理。南京正在开展“百日环境大扫除”,也应将空中缆线的整治纳入其中。“电线杆交警”不再成为新闻,才是城市和市民之福。
本报记者 任松筠 本报通讯员 张 伟
(来源:新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