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5日03:41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冯芸
下乡支教、深入社区做调查……各种形式的暑期社会实践给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但记者在校园采访发现,由于时间短、学校设计活动主题与学生兴趣契合度不高等原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记者在校园中随机对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访。采访显示,90%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很有必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董祥博表示,暑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好的自我锻炼与自我提升的机会。
同时,有近40%的大学生认为暑期实践大多是走过场,50%的人认为真正实现了“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的目的。
那么,在大学生眼中,现有的暑期实践活动存在哪些不足?调查显示,60%的大学生认为活动内容缺乏新意,活动主题与社会热点契合度不高,引不起他们的兴趣。30%的大学生认为,由于经费等问题,实践的时间太短,调查研究流于形式。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活动与专业脱离,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至于社会实践的形式,60%的大学生愿意参加和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30%倾向选择社会公益活动。
针对以上问题,团省委有关负责人认为,暑期社会实践最重要的就是为大学生走出校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搭建平台。受自身条件约束,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可能太长,关键是大学生要在实践中重新发现自己,自觉地将所学用于社会热点、社会问题的分析调研中。这种实践过程反过来能促进学子们更进一步了解社会,进而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更早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比如,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河南德行丰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灵光,就是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社会实践中,发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模式,从而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如今流转土地突破一万亩,技术服务三万多亩,其合作社社员高达3600户。
采访中,也有不少大学生建议,学校最好能和实践单位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这样可以就一个地区发展或一个问题进行持续关注;在形式和内容上要有所创新和拓展,将学生的优势及需求与地方实际更好结合,从而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可行性。③9
(来源:河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