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1日05:42 来源:重庆日报
体味经典诵读的古典魅力
金融街·新村小学签约仪式
教科院华渝实验学校
老师们庄严地写下承诺
开心的孩子们
核心提示
“群众反映的意见,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行动的命令。我们将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尽最大努力让群众有一个满意的结果。”3月11日,江北区委书记杜和平在带队进基层解决民生难题时指出。
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是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江北区教育系统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疑难,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具体问题中持续改善。
加快完善教育配套、建设惠民幼儿园、缓解入学矛盾、加强师资建设及管理……江北高举首善教育大旗,以建设重庆市优质均衡教育强区、开放教育特区和特色教育名区为目标,一项项教育惠民利民举措的务实推进,为老百姓谋得实实在在的福利,助每个孩子都圆成才的梦想。
1 小区同步覆盖 完善教育配套
让群众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2014年6月18日,江北区石马河街道金科十年城小区,门口公告栏显著位置贴上了华渝实验学校的招生公告。华渝实验校小学部新建工程正是江北区2013年实现新建成小区与配套学校同步覆盖11所学校之一。
全新的校舍、一流的教学设施,不仅硬件优越,而且学校作为江北区教育资源整合集团化办学试点之一,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上也有较高水平,是公认的“老百姓身边好学校”。家长们交口称赞,“再也不用跑到外区读书了。”
根据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预计到2020年江北区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实际适龄人口为8.6万人。为实现“民生改善排头兵”的目标定位,江北区按照规划优先、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分步实施、规模适中、重点突破、兼顾公平的原则,将新建、改扩建、整合学校共计32所,并制定了今后5年重点建设项目行动计划。
目前,根据《江北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江北区校点布局教育专项规划》的要求,学校建设正以“加速度”前进:2013年,在实现新建成小区与配套学校同步覆盖方面,全区完成11所学校、幼儿园(含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其中已投入使用的有8个;2014年,江北区还将推进203中学改扩建、寸滩实验校改扩建工程等10个项目;严格执行《重庆市城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导则》,建立新建成小区与配套学校同步覆盖的工作机制,到2017年完成17所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
就近入读好学校是群众心头最大的心愿,也是江北区教育系统不懈努力的工作目标。优化校点布局、改善校园环境,不仅美化城区,也得到师生及家长的普遍认可,首善教育惠及全区人民群众。
2 收费合理 质量较高
让更多幼儿享受优质学前教育
近日,江北教委接到区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深入联系点收集到的群众意见“交办单”,群众反映铁山坪胜利花园小区缺少配套幼儿园,子女入园难。
实际上,相关教育配套设施江北区政府早已完成相应规划和校舍建设,并由区政府指定交由女职中承办,该幼儿园场地占地3亩,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设计规模9个班。区政府拟投资近300万元,将其打造成一所市一级惠民幼儿园,并建成女职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基地。目前,幼儿园正按照招投标程序推进装修工程,准备下半年开园。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江北区也因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带来“入园难,入园贵”的矛盾。江北区现有幼儿园118所,95%以上为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近2万名。
如何尽快构建学前教育发展新格局?江北区创新机制,改变过去办幼儿园由政府大包干,人财物统一由政府负责的做法,由财政出资金,向民办园购买服务,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发展体制,共认定了60所惠民幼儿园。对一、二、三级惠民幼儿园每年按900元、700元、500元的标准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对贫困幼儿予以资助,全免其保教费和伙食费;对其园舍改造,给予其投资总额30%—40%且10万元以内的补助;对普惠性幼儿园提档升级补助按等级分别给予2万元、1.5万元、1万元的奖励;对一线教师的社保按单位缴纳部分最低标准的70%给予补助;对幼儿园教职工园龄在2年和5年以上的,分别按每年1000元和20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2013年,江北区财政投入惠民幼儿园的经费达到2000万元。
最近的家长调查问卷也从侧面反映出江北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成效,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卫生及文明习惯好了,更爱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6.20%。
3 改革招生 化解入学矛盾
让阳光普照城市每个角落
2014年4月,观音桥片区春江名都30多位住户反映,子女划片就读的小学离家较远,上学步行需要25分钟左右,希望江北区委、区政府解决。
江北区很快进行认真研究,决定将拟重建的观音桥小学搬至原区进修学院旧址,投入300万元,进行塑胶场地、食堂、教学设施的建设、改造,接纳宏基大厦和春江名都的适龄儿童入学,缩短了学生一半的上学路程。
近年来,面对流动人口入学需求与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江北区部分片区入学矛盾不可避免凸显出来。2014年,江北区立足“尊重历史,维护招生秩序”与“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坚持依法行政、对口入学、教育公平的理念,稳步推进招生改革,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坚决执行“五不准”:不准提前招生、不准擅自跨范围招生、不准举办重点班和实验班、不准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编班挂钩的考试和测试、不准择校乱收费;招生范围除对极个别明显不合理的招生范围进行微调或修正外,其余学校的招生范围则不予调整。
为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子女入学,江北区继续指定42所公办中小学招收区内户籍流动人口子女,34所公办中小学招收区外户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区外户籍流动人口指定学校占全区公办学校70%以上,并对其入学基本条件、报名程序、录取办法等进行了规范明确和简化放宽,开通“江北区2014年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招生录取网”,对于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指定学校在学位空余前提下必须保障入学。
4 师德师风 列五大工程之首
让教师做好学生成长引路人
2010年起,江北区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学历提高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和中小学校级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五大工程,为打造首善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2014年,师德师风建设被作为全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大行动”之一的“实施民生民利落地行动”中的重要板块,让老百姓看见实实在在的变化。
针对之前师德师风建设中暴露出的顽疾,江北区教委积极开展“三进三服务”、“千名教师访万家”等活动,走访困难学生家庭800余户、单亲家庭480余户、城市留守学生近1000人,学困生720余人;20多所学校教师签名、宣誓拒绝有偿家教,并签订师德目标责任书。
活动开展的同时,区教委还重拳出击,采取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并重的方式,设立委领导整顿师德师风专项工作联系点,组建师德师风暗访组,建立社会、家长、学生、学校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体系,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并采取明察暗访,下大力气整治有偿家教、收受学生家长钱物等违规违纪行为。
为保障活动效果的长效化,江北区狠抓制度建设,把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对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学校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对师德师风问题突出的学校,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把师德规范情况纳入对教师个人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评优评先、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江北区教育系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针对“四风”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区教委采取“面对面”与“背对背”相结合的方式,听取各方面群众意见建议。先后召开征求意见和调研座谈会69个,发放征求意见表和调查问卷1534份,征集意见建议364条,初步查找到干部作风、师德师风等问题133个,并以问题为导向,把问题分为A、B、C、D四大类。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目前立行立改问题90余个。
在实施“首善教育”的过程中,江北区正是将群众反映的意见、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导向,从而尽最大努力让群众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营造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一流教育发展环境。
文/谭茭 李达毅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