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响水:灌河黄海开发叠加联动

2014年06月30日06:40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响水:灌河黄海开发叠加联动

  7年前,有位省领导在响水灌河与黄海交汇的滩涂上,若有所失地感叹,“天苍苍、水茫茫,风吹草低见鱼塘。”这,确是当年响水沿海的写照。

  与黄海相连的灌河,是全省惟一没有闸坝碍航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潮起潮落,60万响水人没有辜负这方依河傍海的热土。一场河海联动的大开发,正在43公里海岸线、47公里灌河岸线兴起。浪涛拍岸,催动盐城最北的“老巴子”县弯道跨越,实现“北抬头”。响水抢抓灌河上升为全省沿海专项开发的机遇,时不我待,埋头苦干,让7年前的“遗憾之地”,变为如今沿海开发主阵地。

  前“工厂”后“码头”,是灌河开发的独有景象。在南岸响水一侧,码头连着码头,工厂连着工厂,延伸向海。942米长的荣鑫伟业公司码头,由1200根长48米、直径0.8米的专用桩支撑,露出水面18米的桩柱,整齐划一,宛如水中长出的“水泥森林”,颇为奇特壮观。“这个‘国家鼓励类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企业’自建码头,是江苏内河‘第一码头’,由6个2至5万吨级码头组成,年吞吐还原铁粉和钛精粉2400万吨,10月份完工。”县政协主席、沿海经济开发区书记杨毅坚坦言,沿河这类大企业还有10多家,大多冲着河海相通的区位优势落户,这决定了响水沿海开发要走自己的路,即沿河开发先行,基础设施配套先行,为沿海开发和河海联动蓄力。

  “拦门砂”挡住了海轮直进灌河。德龙镍业每月从海外进口原料的海轮,总是先泊连云港,驳货换小轮后,再转运回厂。为此,县里筹措20多亿元,将2万吨级航道疏浚提升到5万吨级,构建河海一体大航道。印尼5万吨海轮可直抵工厂后码头,每年节省转驳运费4亿元。

  灌河入海处宽千米,航道自然水深10多米,是天然良港。该县统筹规划,启动灌河口和沿海10个深水码头泊位建设。去年,全县正常运营的千吨级以上码头泊位有15个,沿海港口吞吐量达1280万吨,比前年增长50%。其中,陈家港正申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3.5平方公里港城已拉开建设框架。这标志响水港口、港城、临港产业进入融合发展阶段。

  项目是沿海开发核心。一方面是有了大港口、大航道,亟待大项目落户;同时,工业基础薄弱的响水,还面临众多“重粗黑”投资项目的“诱惑”。对招商引资的态度,既检验响水决策者的发展定力,也决定了沿海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招商引资宁缺毋滥,沿海开发要给未来“留白”。县委书记马俊健认为,响水发展最终是人的发展,要通过优选项目和做优服务,赢得生态发展主动权,不能急功近利,见项目就上。

  靠大靠外,打造能源产业基地。神华集团一期投资58亿元的2×66万千瓦火电、长江三峡总公司投资22亿元的20万千瓦陆上风电、金宇太阳能投资12亿元的30兆瓦光伏电站等项目,正在塑造响水沿海产业新体系。

  科技引领,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总投资57亿元、年产200万吨高档包装纸的隆亨纸业等一批企业,正通过科技孵化,实现由“工厂到园区”的扩张裂变,成为沿海经济新的增长极。

  兼并重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化工产业生态化、纺织产业高端化,占地各1000亩的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个产业园建设,都在为响水传统工业“瘦身”健体。

  “如招进涉污企业或监管不力,我首先被问责。”县环保局长温劲松实话实说,不要说对污染企业零容忍了,就连最近京、津、冀淘汰的大钢铁、大水泥等落后产能想搬进来,门都没有。

  “简政放权、优质高效服务,也是响水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县沿海经济开发区主任姜加文介绍,3月份以来,县领导登门142家规模以上企业,收集涉及资金、用工、用电、办证等问题103个,目前已解决90%。企业留得住、活得好,招商引资自然会出现“葡萄串效应”。

  本报通讯员 刘中连 王化杰 李相全

  本报记者 林 培 杨树立

(来源:新华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