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30日03:40 来源:吉林日报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如何让老人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如何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一连串的问题,和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据统计,辽源市西安区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3.03万人,占实际总人口14.94%,这标志着该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几年,西安区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式,瞄准社区养老大方向,探索多元化养老模式,形成了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公办养老机构托底、民营养老机构补充的新格局。6月19日,记者走访了西安区几家社会福利中心,感受到了老人们生活的舒心和幸福。
“夕阳生活”多了一抹亮色
推开门窗,美景扑面而来,门外鸟语花香,环境优雅、宁静……这是记者在西安区灯塔镇社会福利中心看到的场景。
自从住进灯塔镇福利中心,范淑珍老人的“夕阳生活”就多了一抹亮色。每天,护理员吴雅勤都会来到她的房间,给她打扫卫生。那些拆拆洗洗的活儿,再也不用她费力去做了。有人陪着说话、散步,老人不再觉得时间难熬。
福利中心负责人梁宇实介绍,入住这家养老院的老人大部分是智障老人、聋哑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目前,福利中心已入住112名老人。并根据老人的习惯安排作息时间,让他们每天的生活既有规律又丰富多彩。
区老龄委办公室主任何荣贵告诉记者,灯塔镇社会福利中心是区镇两级政府投入300万元修建的,占地两万平方米,2006年完工并投入使用,现有110多张床位,10多名护理人员。2013年,区政府又投入300万元修建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养护楼,可新增床位120张。
公办民营出现“一床难求”
西安区现有5家养老机构,其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有公办的,有民营的,还有公办民营的。据何荣贵介绍,2013以来,该区政府为解决困难群体养老问题投入170万元,将一所村小进行改造,建成西安区社会福利中心。通过到长春、吉林等地考察,学习养老先进经验,对公办民营养老模式进行探索。目前,该福利中心出现了“一床难求”的火爆状况。
“党中央指引着前进方向,革命的烈焰势不可挡。”这是一位耄耋老人在演唱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唱段——《誓把反动派一扫光》。唱京剧的老人名叫孙桂珍,在西安区社会福利院入住已有两年多。在这期间,她还在福利中心找到晚年生活的“另一半”。孙桂珍说:“我也有儿女,他们也非常孝顺,但老年人跟年轻人有许多不同的生活习惯,我不想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麻烦,他们节假日也来敬老院看我,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孙桂珍仅仅是西安区福利中心128位老人中的一个代表。
“还有30位老人正在排号,我们敬老院的床位紧缺。”福利中心负责人陈瑞说。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老人想要来这里呢?陈瑞道出了原委:收费标准低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敬老院给老人们提供身心的安慰。
“福利中心的位置、配套、该区域的文化氛围、养老机构内部管理、定价收费标准等都可能影响到养老院的人气。”陈瑞表示,养老机构市场空间广阔,要吸引人气除了硬件配套要好,位置和当地的文化氛围也相当关键。目前,福利中心正在扩建,预计到年底竣工,可增加150个床位。
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由于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制约,绝大多数老人不愿到机构养老,儿女也不愿意将老人送来。在各类养老模式中,大部分老人首选居家养老。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薄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家住鸿民社区的古稀老人程玉萍,是西安区第一批加入“居家养老”队伍的老人之一。每天早上,她都会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与其他老人一起聊天玩乐,中午一起吃饭,晚上回家。这种日托型的“居家养老”模式贴近老人的实际需求,非常受大家的欢迎。
“我们老年人都愿意到社区活动中心来,这里的环境幽雅舒适,设施完善,服务热情、体贴、周到,就像家一样。”程玉萍说。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可为老人提供四项基本服务,即生活照料、配餐就餐、健康保健、精神慰藉,真正做到了让老人生活得舒心、安心,让子女放心、省心。社区服务站内设有“一室两厅”,即有一间休息室、一个多功能厅,一个餐厅。多功能厅里配有报刊和图书,各种棋类游戏、笔墨纸砚及健身设施一应俱全,白天老人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和娱乐。平常老人们在一起下棋、练习书法、作画、健身、聊天,一起分享快乐生活。
“一个社区养一个敬老院不容易。以居家养老为主,依托社区日托养老,这种养老模式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更缓解了老年人的孤独。”西安区民政部门负责人说,近两年,为改善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区民政局利用城乡现有资源筹集资金40余万元,在12个社区、一个镇建立13个“为老服务站”,12个日间照料间,15个农村居家养老大院。同时,该区还建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代购、代办等生活服务。截至目前,社区工作人员已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1360余人(次)。
(来源:吉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