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8日08:4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简介
冷成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学者,苏轼研究专家,电视剧《苏东坡》编剧。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研究,此外对金庸小说也有独到的看法,有专著、教材、畅销读物数十种,在学术界和读者中有广泛影响。其《智典》、《读史有智慧》等系列作品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韩国的中国流”。
《进退舍得: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
冷成金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5月
定价:36.80元
■编者按
苏轼年少中第,名扬天下,但仕途崎岖坎坷。他作诗写文,造福百姓,还是位名副其实的美食家。在人生的最低谷也能苦中作乐,笑对人生,始终守住读书人的底线。本书主要讲述了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详尽描述了苏东坡的一生。作者冷成金在本书中,跳出大家所熟悉的文学主线,从仕途、情感、僧道文化等三条线索出发,记录苏轼的人生轨迹同时展现了北宋动荡的历史变迁。
苏轼独自来到江边,望着滔滔江水,心中烦乱不已。他已打定主意要做个农夫,平平静静地在乡间耕种生活,可现在家里的事却这样让他头疼。他不禁想起了王弗,想起她的聪慧温柔,善解人意。如果她还活着,一定会理解现在的处境,一定不会有嗟怨之心的。可是弗儿去世这么多年了……苏轼不禁叹了口气。
苏迈走到父亲身边,轻声地说:“父亲,你不要生气了。母亲她也有苦衷。再说,您要气出个好歹来,孩儿可怎么办呢?!”苏轼歉疚地说:“迈儿,为父对不起你。你从小就没了母亲,长这么大,为父对你的关心太少了。”苏迈忙说:“父亲,不要这么说。孩儿虽然没有了母亲,可继母视孩儿为己出。天这么凉,江边的风大,父亲请回家吧。”
苏轼摆摆手,伤感地说:“我想起你的亲娘了。如果她还活着,一定不会这么不理解我,永远不会。你先回去吧,我想在这儿静一静。”苏迈也哽咽道:“继母操持这个家不容易,发点牢骚也情有可原。”苏轼说:“密州的日子不比在黄州苦吗?她没有抱怨。今日怎么生了抱怨之心呢?是父亲被贬了,成了罪人,她爱慕虚荣!”苏迈忙说:“父亲言重了,继母不是那样的人。她是为一家人操心啊。”苏轼听不进去,示意苏迈先回去,又无言地去看江水。苏迈看江风吹着父亲斑白的鬓发,心中一酸,默默地转头回去了。
现在情势闹得更僵了,范英抱着孩子,六神无主。朝云见苏迈回来,忙找他商量,贴耳对苏迈说了几句话,苏迈疑惑地点点头。又唤来苏迨、苏过,如此这般地给他们吩咐一遍,两个小家伙都懂事地点点头。
又过了一天,苏轼像往常一样下地干活回来,把斗笠撂在一边,走进屋来准备吃饭。只见苏迈三兄弟默默地坐在桌边,桌上摆着饭碗,却空空如也。苏轼不解地问:“你们都怎么了?为何碗里没有饭食,在此闲坐着呢?”众人不作声。苏轼以为是兄弟间闹别扭了,便问苏迈:“是谁顽皮使气呢?”苏迈仍不作声,给苏过使了个眼色。最小的苏过果然机灵,双臂抱在胸前,振振有词地说:“父亲,从今日起,我等罢饭绝食。”苏轼瞧他那认真劲儿,哑然失笑,忙问为何。苏过认真地说:“父亲和母亲什么时候和好,我等就什么时候吃饭。”
苏轼满脸歉意,叹道:“原来是这样。同你们母亲吵架,原是为父的错。西北边境在打仗,为父却在这儿孤守江边,所以近来脾气很不好。为父今日在田间想了很久。你们的母亲、还有你们都跟着为父受苦了,但无论怎样艰难,大家都从不生一丝一毫的抱怨。为父却做得不好,遇见不平之事,如鲠在喉,必欲吐之,也不顾你们爱不爱听。你们的母亲是个好人,嘴上逞强,心里却慈悲好善。其实要照顾这么大一家子,她已是左右支绌、身心俱疲,听见为父说泄气话又怎么能安之若素呢?都怪为父,怪为父啊!”
朝云早拉着王闰之躲在门后聆听。王闰之听苏轼说出这番话,眼睛都红了。只听见苏轼又接着说:“可你们不能不吃饭啊,你们从小到大,也只有今日的饭食最该吃得理直气壮!因为你们亲手耕种的五谷稻麦,来年作你们的盘中餐,粒粒皆是你们自己的辛苦!所以不能因为父而白费了你们朝耕暮耘的汗水。唉,待为父给你们做饭去,算给大家赔礼道歉,给你们的母亲赔礼道歉。”
王闰之眼眶湿润,激动万分。她从里屋慢慢走出来,流着泪说:“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以后,我再也不惹你生气了。是我不对,请大家原谅。我这就去下厨做饭。”苏轼也忙作揖道:“委屈夫人了,为夫有愧呀。”二人和好如初,众人都开心地笑了。
朝云笑吟吟地陪王闰之在灶下生火做饭。忽然苏迈跑进来,手里提着一块稻草捆系的肉,高兴地说:“为了庆祝父亲母亲和好,我去集市上买了点肉回来。”王闰之也很高兴,但瞧着朝云问:“这猪肉怎么做才好吃呢?”
这时苏轼正在书房教苏迨、苏过念诗。苏轼笑着说:“孩儿们,你们母亲正在厨下烧饭,为父且吟读两句饭前开胃诗文。青青田上稻花香,碧水清浅摇绿秧……”
朝云听到先生念诗,笑着对王闰之说:“夫人,你听,稻花香……碧水清浅……先生这是让咱们少放些水,再盖上青稻秧哪!”
又听见苏轼吟道:“但得农家日缓缓,不劳劝耕赵家庄。”
朝云接着说:“哦,先生说日缓缓……用文火呀,缓缓地蒸。”
王闰之将信将疑,忙将肉洗净放到锅中蒸起来。过了半个时辰,香气渐渐飘满了屋子。王闰之盛了一大碗炖猪肉,端到饭桌上来。苏迨、苏过闻见香味,早已垂涎三尺,急着要举筷子。王闰之皱眉道:“请你父亲先尝。”
苏轼笑道:“那我恭敬不如从命了。”举筷尝了一小块儿,赞不绝口:“嗯,这肉很香啊,我从没吃过这么香的猪肉。黄州这地方,富人不吃猪肉,而穷人又不知如何烹调,你们是怎么做的?”王闰之笑着说:“是按夫君说的办法做的呀!”苏轼茫然不解。朝云笑着解释道:“先生不是说什么……田上稻花香……水浅……绿秧……日缓缓,什么的嘛,我就让夫人少放了些水,用文火蒸了。”
苏轼恍然大悟:“原来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无心之中做成这么一道美味佳肴来。”朝云一边盛饭,一边笑说:“原来夫人是以先生的诗文将错就错,天缘凑巧而成。真有意思!不过,这道菜是算夫人做的,还是先生做的呢?”苏轼与王闰之相视一笑。苏迈打趣道:“我看该算父亲做的。想不到父亲还是个文人厨子哪!”大家都笑起来,两个小家伙早按捺不住,举起筷子吃起来。
朝云斟了两杯酒说:“先生夫人这回可要喝和好酒啊。”王闰之含羞地举起杯子,苏轼爽朗笑道:“唉,我这脾气不好,应该感谢夫人,这事要是放在季常的夫人柳氏身上,打我一顿棒槌,不也得挨着吗?你比河东狮吼强多了。”众人大笑。王闰之面色绯红,抿嘴把酒一饮而尽。
苏轼继续带着一家人在山上开荒,渐渐把那些荒草恶木都刈除尽了,碎石瓦砾都垒成田界,板结的硬土也一寸寸地刨松,种上麦种。到十月光景,地气偏暖,麦苗已长得很高大,苏轼很是欢喜。但当地农夫告诉苏轼,过高过大的麦苗不易抗过冬雪,想要来年收成好,就要放任牛羊吃掉麦苗叶。苏轼感激拜谢,精心侍弄这一片庄稼。
到这一年岁末,黄州果然连下了几场大雪,似乎也兆示来年会有个好收成。趁着大雪农闲,苏轼带着儿子在荒地一侧筑起了一片平台。台上建起了几间草屋,墙壁里面又绘上了雪景,屋外用竹子编成一围篱笆。
到第二年开春,荒地上已是绿意盎然,令人欣喜!苏轼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一片亲自耕耘的土地,内心无限喜悦。朝云笑说:“先生真是个地道的农夫了。”苏迈也接着说:“父亲,屋已盖好,田地初成,都该有个名号了!”
苏轼捻须说:“地处城东,东有山,山有坡。白居易云,‘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这地就叫东坡吧。这几间茅屋是大雪中所盖,就叫雪堂吧。”朝云和苏迈都微笑称许。苏轼笑着说:“老夫如今也有雅号了,今后就叫作东坡居士!”
苏迈高兴地说:“那父亲就是苏东坡了!”
苏轼点头自言自语:“是啊,今后只有苏东坡,再无昔日的苏子瞻了啊!”
苏过也插嘴说:“那家里烧的猪肉就叫东坡肉咯!”众人都笑起来。
没过多久,苏东坡的名号便传遍了整个黄州。黄州人都知道这个昔日的大才子大文豪,竟要在乡间学做农夫了,个个惊奇不已。
(陈小庚摘编自《进退舍得: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