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论史论政 心忧天下

2014年06月27日05:22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论史论政 心忧天下

  面对充满诱惑的物质世界,有人追求名利,而他却始终坚守在学术的“象牙塔”,不敢懈怠;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有人放弃动摇,而他却一直以真理为准则,矢志不渝。

  “治学治所,肩挑双担,论史论政,心忧天下”——这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的学问之道与人生之路。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长期埋首庞杂的史料而不厌倦?张海鹏的同事们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磨炼了他。

  张海鹏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湖北农村。1964年8月到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后,他参加了一年半的“四清”和劳动锻炼,回京不久即被卷入“文革”,直到1978年才获得参加科研工作的权利,1979年被评定为助理研究员。此时,他已年满40岁。

  但是,张海鹏相信,机会永远都垂青有准备的人。

  改革开放后,他进入了人生的“黄金时期”,几乎每天工作十几小时。至今,张海鹏已出版论文集6套,主编或参与各类著述、资料集、工具书等近三十种,各类学术文章约300篇。这些文章涉及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留学生、皖南事变、台湾问题以及中日关系等领域的若干专题研究,也涉及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宏观思考。

  如今,年过古稀,张海鹏的工作任务丝毫未减。从《中国近代通史》到《台湾史稿》,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代史》编写到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筹备,他力争要“为相关研究领域留下若干铺路石子,可以留作后起的研究者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的封底印有张海鹏的一段话:“我们还要做出更多努力,比如还要培养他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下功夫,使那些即将成为知名学者的年轻人记住,并且发挥近代史研究所范文澜、刘大年等老所长遗留下来的传统,即不仅要坐冷板凳,扎扎实实做学问,还要保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对国家、对社会抱有严肃的责任感。” (据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