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7日01:10 来源:江西日报
余干县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社会治理理念,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小便利折射大服务
4月19日,余干县瑞洪镇村民张华生来到村委会咨询农民建房事宜。当从村委会门口办公桌上拿起一张《农民建设服务指南》看完后,张华生发现已不用再咨询了,《服务指南》把办理农民建房手续的工作人员、流程等相关事项交代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余干县借鉴酒店、宾馆等服务行业的做法,要求在单位入口醒目处提供便民便企服务指南,公开办事承诺、办事流程、申报材料、收费标准、办结时限、办事人员及科室位置,确保让服务对象“看得懂、找得到、办得好”。小小服务指南,温馨又体贴。
其实,在余干类似的小便利还有不少。村组干部随身带有便民服务卡,上面标有姓名、职务、电话。机关干部走访群众时,一定会留下一张民情联系卡。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服务代办员,受理齐全材料后由代办员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内部运转。该县结合“三访三解三个全覆盖”,统筹调度1000多名科级干部对全县2800个村小组结对驻组帮扶。
小便利的背后,是余干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心。县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争取达到70%以上,每项审批的办结时间在法定基础上压缩50%以上,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收费“一单清”……该县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为核心,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方式,全力打造“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时间最短、服务质量最优”的政务环境。
小调解赢得大信任
5月4日中午,杨埠镇富田村十多名小学生放学回家,行走在刚刚竣工的富田公路上,有说有笑,十分开心。
富田、枫林是杨埠镇两个相邻的小山村。由于两村部分村民之间存有隔阂,特别是在改建连接两村的富田村级公路问题上分歧很大。镇党委负责人从群众工作站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进村入户,通过不厌其烦的调解,终于消除了他们彼此间的隔阂,并多方筹集50余万元资金,将原先不到两米宽的机耕道改建为5米宽的水泥路。现在,当地村民亲切地称这条路为“连心路”,它密切了两村村民的感情与交流,增进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与支持。
余干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思路,在全县各乡镇场和县直机关建立“群众工作站”,全县280个村委会设立“群众工作室”,配备专门工作人员,添置办公设备,制定相关工作制度,负责收集民情民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实践证明,余干许多矛盾纠纷能通过“群众工作站(室)”得到有效调解,实现“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充分信任。
小系统管理大项目
在余干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工作人员打开“民情民意管理系统”,全县收集到的民情民意一览无遗,并且每个项目都落实了责任人员、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工作进度等,清清楚楚。
“民生是天大的事,要把每一件民情民意都当做一个‘大项目’来管理、来推进、来落实。”余干县委书记胡伟表示,这些“大项目”都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只有把它们一个一个抓好了,才能真正造福于民,取信于民。
真抓实干,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金钥匙”。余干县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到的老百姓所需所求,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实行项目化管理,认真加以研究,落实具体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规定落实时限。目前,该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共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5323条,经梳理、归类、合并建立台账管理的有3368条,已解决到位2235条。
朱能东
(来源:江西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