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6日23:39 来源:云南网
云南网讯(记者 王海龙)“作为一种生命现象,癌症与衰老一样,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酝酿。”6月26日,著名肿瘤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学敏在云南科学大讲坛上的演讲让在场的听众重新认识了肿瘤。张学敏说,肿瘤就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战争”。营养不良、精神损害、环境与遗传因素已经炎症都可能诱发肿瘤,因此防治肿瘤要从以上方面入手。而癌症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防止过度治疗。
此次,张学敏院士莅临云南科学大讲坛,为云南的医生、科研人员、患者、市民带来了题为《认识肿瘤》的演讲。在演讲的一开始,张院士就令在场的听众对肿瘤有了新的认识。他说,癌症已成为我国国民死亡的首位原因,2012年我国新发癌症312万,死亡270万。肿瘤就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战争”。癌症基因被激活后,支配了百万倍之大的细胞基因组,迫使细胞进入肿瘤状态。研究还表明,仅有癌基因也不能发生癌变,恰恰是抑癌基因的突变(灭活),为癌基因激活创造了条件。“作为一种生命现象,癌症与衰老一样,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酝酿。”
而有害物也能诱导肿瘤发生。研究表明80%的肿瘤与化学致癌物有关。目前已经确定致癌物1100种以上,而且每年都有新的发现。例如地沟油的主要成分苯并芘就可导致皮肤癌、胃癌、肺癌;环氧乙烷可致白血病、淋巴癌。
不知从何时开始,谈癌色变已成为国人的心结。但从国际上公布的数据来看,癌症并不代表死亡。截至2014年1月1日,美国癌症幸存者数量接近1.45千万,而且从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营养不良、精神损害、环境与遗传因素已及炎症都可能诱发肿瘤,而精神因素、过度治疗、生物学三方面成癌症死亡的原因。这也为如何预防癌症、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张院士说,除遗传因素外,我们可以从营养、精神、环境等方面预防癌症的发生,并建议癌症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防止过度治疗。
张院士的演讲从100年前日本科学家第一次“人造肿瘤”成功,到一直以来世界科学家为肿瘤研究所作出的卓越探索,生动地讲解了肿瘤是如何发生的、如何转移的、如何耐药的。通过对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的病例分析,让听众了解到诱发肿瘤的原因。通过分析三大肿瘤死亡原因,不但对我们如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所帮助,而且让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肿瘤,面对癌症。
(来源:云南网)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