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少华 赵晓霞
2014年06月27日09: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
“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为国家输送了近8000万名“带技能的新生劳动力”,占新增就业人口60%,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
中国改革需要大批技术技能人才,而近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则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完成了顶层设计。
未来,将有一大批高技能的生力军加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
现状
建立起技术技能人才库
职业院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人才库之一。
每年,近千万学生从职业院校毕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找到了工作。其中中职就业率在95%以上,高职就业率在90%以上。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年招生1016.7万人,在校生2933.8万人。
这样的现状,与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推动分不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自“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50亿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除此之外,还免除了中职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19个省(区、市)全部免除中职学费,20个省(区、市)制定了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此外,全国已建职教集团700多个,覆盖所在行业90%以上的学校,完善了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和政府决策机制。
困境
“上升通道”急需拓宽
毋庸讳言,与普通中学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仍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在全国政协委员、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敬民看来,当下的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狭窄,许多学生和家长把职业教育当成“备胎”,因为在许多场合中,大学本科文凭被视作资格合格证和社会生活的通行证。刘敬民建议,下一步应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间的互联互通,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事实上,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国际竞争力强的国家,一般都有着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其中职业教育占整个中高等教育以及研究生阶段教育的比重都在70%左右。
除了政府之外,教育与产业之间也需要更为密切的结合。在一些地方,仍存在着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不相匹配的现象,许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鲁昕表示,将用政策激发企业参与的动力,共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下一步我们会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搭建人人皆可成材的‘立交桥’,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鲁昕说。
未来
有着繁重的时代使命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在中国经济走向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过程中,职业教育如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课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结构的调整,本质上就是人才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我们劳动力的规模、素质、布局和结构都要同步跟上、同步调整,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承担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责任。”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王凤玲认为。
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从投资力度上体现的非常明显。2006—2012年间,公共财政职业教育拨款的年均增长达到28.3%,其中中央财政投入的增幅年均达到50%以上。而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的职业教育补助经费,更是高于中央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增幅。
改革始自蓝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过去两个月中已经形成了可操作的顶层设计方案。教育部透露,已将《决定》细化为32项具体任务,分别由20个部门来落实。事实上,有些省份已经开始先行先试,例如山东已经出台了28个配套文件,对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试点。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