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6日08:39 来源:南方日报
许水林。
■莞商代表谈
57岁的许水林是广东水霖集团董事长,也是东莞世界莞商会的会员、塘厦民营商会副会长。在他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着一幅写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书画。这句诗词,似乎符合着许水林目前人生的经历。他告诉记者,他的成功应得益于这个时代的发展,得益于塘厦的发展。而他当作一辈子事业的水霖学校,也是得益于塘厦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才能顺利地越做越大。对于未来的水霖学校与塘厦的发展,处于半退休状态的他说,事业交给孩子们去打理。“我看好他们,也看好塘厦。”
好汉不提创业难
“当初什么事都干过啊!”面对记者问起他的创业史,他呵呵地笑了起来:“1980年我来到塘厦林村的一家工厂做工,当时还叫大队,吃的还是大队粮。当时的工资是45斤粮票、2斤猪肉票、两斤花生油。”
真正让许水林有了转机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塘厦开始引入外资企业,由于塘厦地处丘陵地带,很多地方都是小山包,而许水林这时正在林村管理企业工兵团。“当时小山包挖不动,我们就拿炸药炸。塘厦的许多地都是我炸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塘厦的发展和许水霖有很大联系,“塘厦的发展是我一草一木看着的。”说到这里,许水霖脸上带着些许骄傲。
这个时候,让许水林看到了商机,搞建筑、建工厂。“现在我都记得哪些工厂是我建的,”如今在138工业区的很多工厂都在许水林的手下建成。他还记得当初138工厂第一次招商建工厂,是他开着吉普车去为当时的台商探路,为台商搭起开工仪式的牌楼。“如果没有那个时代,我不会有今天成果。”许水林说。
环境造就了水霖
从建筑行业转向教育行业,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高风险的挑战。许水林也不例外。他说,他是把教育当作一辈子的事业来做的。言外之意,做建筑,只为了更好的做教育。
说起办学之初,许水林十分感慨,资金也是一大困难。他说,当时在校车的配备上,他没有充足的资金购买车辆,但为了设施齐全,他只好采取租用的办法。更大的困难来自办学的经验及对政策的理解,“建好了教室还要建宿舍、建好宿舍还要建操场、建好操场还有绿化……”这时他只能把求助的方向瞄准了镇府相关的职能部门。在镇相关职能部门帮助下,现在的水霖学校已成为东莞市规模大、设备完善的民办窗口学校之一,有师生6000余名,多媒体设备教室130间,功能室130间,男、女学生公寓各两栋,教师住房450多套,还建有天文观象台、校园电视台、校园网、闭路电视和监控系统、艺术体育馆、足球场、标准塑胶跑道等各种配套设施。
许水林向记者透露自己办学校的初衷,是因为东莞的外地人口多,他看到许多外地人的小孩没办法读书,因此他才创办了学校。对任何国家而言,教育都是基础。“想赚大钱肯定不搞教育,搞教育是赚不到什么钱。”许水林说,“一步一步来,不要有什么保留”。
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把学校继续发展下去,因为这是他一辈子的事业,因为他看好这个事业的始发地,正如他看好自己的子女一样。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