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6日08:38 来源:南方日报
在南海漫长的历史中俊杰辈出,“文康武鸿”——康有为与黄飞鸿更为人所传诵,一文一武,相互辉映,而且均出自南海西部,康有为也被称为“康南海”。
广东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戢斗勇评价说:“如果说历史名人黄飞鸿代表着佛山的武术精神,那么最能代表佛山最先进文化精神的历史名人当属康有为,在佛山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中,康有为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也最大。”
康园将如何呈现这位本土历史文化名人?按照规划,康园将按康有为生平设计“早期积累区、中期辉煌区、晚期沉淀区”三大区域,让市民和游客在观光休闲中看尽康有为一生。
早期积累展区(1858—1891年)复建“万木草堂”
1858年,康有为生于丹灶苏村敦仁里延香老屋。8岁起在祖父身边读书诵经,接受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少年时期在七桧园内,从澹如楼及二万卷书楼搬出书,在百年古桧树下放声朗读。1876年,师从广东著名学者朱次琦于九江礼山草堂。1879年入西樵山,学习道教佛教经典,并开始接触西方典籍,吸取西方进化论和政治观点。1884年,还乡居澹如楼,经过几年探索,初步形成维新变法思想体系。1891年,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著书立说,培养维新人才,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该展区重要景观节点包括七桧园、康有为故居、康氏宗祠、万木草堂和民俗村落(回迁小区)。其中,万木草堂为康有为先生于1891年在广州设立,收徒讲学,作为康有为思想启蒙时期的重要载体,规划进行复建,周边布局佛山市特色树种形成万木种植园区,寓意当时康有为培植万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意。
中期辉煌展区(1895—1898年)设立康梁研究中心
1895年,康先生偕梁启超进京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1895年5月,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组织成立强学会,创办《强学报》。从1888年第一次上书到1898年“百日维新”前,康先生一共七次上书皇帝,反复陈任命为总理衙门章京,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该段时期为康有为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
该展区规划以北京南海会馆(七树堂)为载体,北方园林中正大气的风格在此区段进行适度移植与体现,同时将康有为此段最辉煌的时期进行展现。七树堂代表了康有为及南粤思潮在中国的巅峰境界,以康有为文化研究为核心,布置康梁研究中心、康史展览、康体书法培训教育展示中心等。
晚期沉淀展区(1898—1927年)汇集海外游学国建筑
康有为变法失败后,开始长达十六年的海外游学生涯,周游三十一个国家, 包括日本、加拿大、印度、缅甸、越南、意大利、罗马、威尼斯、米兰、德国、法国、丹麦、瑞典、荷兰、英国等。1913年返回祖国。1924年到青岛购置天游园作为居所。在此日日登楼看海,夜间则观天象,多数时间用来研习书法,并潜心研究撰写晚年所专注的《孔子托古改制学说》。1927年病逝于青岛天游园。
该展区景观节点主要包括海外游学建筑、半亩桑田。其中,海外游学建筑将康有为晚年游历各国的特色代表建筑进行情景化再现,终点以青岛康有为故居天游园结束;可由此建立海外友好城市联谊、外商投资协会,成为各国在佛山的品牌推广基地。
另外,康园还包括南粤展望区,以南粤展望广场作为园林展览的收尾,同时可作为由官山涌通往西樵山游览的开端,寓意游览及思想走出南海,走向世界。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