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全能学霸”是如何炼成的

2014年06月26日08:37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全能学霸”是如何炼成的

  又是高考放榜时,尽管全省前十名高分生成绩依旧被屏蔽,但依然阻挡不了媒体“全城搜寻状元”的热情。

  25日被媒体轮番采访的两名深圳高分考生不仅学习优秀,兴趣涉猎也非常广泛,堪称“全能学霸”。

  随着教育国际化等因素,如今高中生毕业后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不再是唯一的升学途径。只要你是“全能学霸”:成绩够牛、经历够丰富、思想够独特、对某个学科够痴迷……全世界都会是你的舞台,也许你也可以轻松敲开牛津、剑桥等全球顶尖大学的校门。

  “全能学霸”是怎样炼成的,是否有“学习秘籍”,他们对于国内外教育体制有怎样的看法……看看“全能学霸”的故事,或许能给你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考。

  1

  人物:许思佳

  毕业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

  意向大学:清华大学

  粉丝求签名写信表崇拜

  得知高考成绩进入全省前十,这个爱笑的女孩很“淡然”,“挺激动的,但想想也在意料之中,毕竟付出了那么多。”老师猜测她的总分约为680分。许思佳一模成绩是662分,全市第一。

  高考前,许思佳早已是学校“神一般的学霸”。在天健小学,因成绩优秀跳了一级;在深外,成绩稳定在年级前三,还曾获得广东省宋庆龄奖学金;去年获得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校长推荐资格,获得清华降60分录取的优惠。众多学弟学妹成为她的“粉丝”,有人给她写信,有人找她签名、拍照。

  “被称为领军人才,这是一份责任,要对得起它。”思佳说,因为二模成绩不理想,她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背文综知识,每天自己挤时间做4套试卷。数学错题本做了3本,文综每科做了两本。

  打造一两门擅长学科给自己自信

  谈到学习经验,思佳说,心态要好,要有良好的作息,重视错题本,重视课堂,不要偏科,并尽量打造自己最擅长的一两门学科,“这样会给你带来自信。”

  在许爸爸眼里,女儿不是学霸,“思佳兴趣很广泛,琵琶考到业余最高级别十级,喜欢国画、书法、古筝,还擅长长跑和跳远,拿过学校接力跑金牌。”思佳说,自己在高中担任过班级团支书,高二时还和同学创立深外学长团并担任主席。思佳最喜欢看时评,17岁的她喜欢歌手王力宏,“人长得帅,歌唱得好。”

  思佳说,会选择清华大学经管专业就读,并希望通过交流生计划去美国。暑假她想回山东老家,“想找找童年的感觉。”

  喊训教育释放心理负面情绪

  在思佳的成长中,家庭教育的作用很重,“爸爸对我的影响很大。”思佳说。

  记者了解到,许爸爸很早就来深圳创业,思佳7岁时从山东老家转学到深圳天健小学读二年级。没上过幼儿园,也没学过英语,思佳一段时间内的成绩不理想,心情也不好。为此,许爸爸帮助她补习功课,每天带女儿到楼顶大喊“我一定行、我很快乐”,以此帮助她释放心理的负面情绪。“这持续了大概一年,我觉得很有用,后来不喊了,但这八个字深深影响着我。”

  在许爸爸看来,培养子女最大的成就是让他们健康、快乐、自信。他在周末会拒绝所有饭局,陪孩子爬山、聊天。他认为,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父母可以适当严厉,比如要求做完作业再玩,学习某项技能时不能轻言放弃等。

  2

  人物:侯斯琪

  毕业学校:宝安中学

  目标学校:港大或港科大

  同学眼中的“女强人”

  “清华大学招生办老师第一时间打电话祝贺我,当时我不敢相信,以为遇到电话诈骗。”高考放榜半小时后,侯斯琪接到这个“祝贺”电话时半信半疑。

  外表清秀但又豪爽爱笑的女孩儿侯斯琪坦陈是超常发挥,“直到现在都还觉得太不真实”。班主任罗老师推算,侯斯琪得成绩应该在695分左右。罗老师分析,侯斯琪发挥出色和心态有关。这个刚过18周岁的女孩性格极其活泼,像个男孩子,对什么事都看得开,就算是考试遭遇重大失利也能笑着面对。二模考试她只考了600出头的分数,排名从年级前10跌到第30。“当时真替她着急,没想到她还跟我嬉皮笑脸。”侯妈妈说,临考前几天,女儿也“紧张不起来”,为这事儿她甚至和女儿吵了一架。

  侯斯琪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关键在于“高效率”。“我虽然不做什么学习计划,但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会第一时间完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很关键。侯斯琪是体育积极分子,酷爱篮球,还参加了学校的街舞社。身为班干部的她,在同学眼中绝对是个颇有个性的“女强人”。据朋友介绍,侯斯琪的自主意识很强,有时甚至让家长和老师头疼。担任副班长期间,因为不满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就曾和学生联名“上书”,逼得老师改进工作方法。“不管做什么事她都很有主见,从初中升高中,到后来分(实验)班,她都有自己的想法。”侯妈妈说。

  谈到今后的学习规划,侯斯琪说,她的目标是进港大或港科大读工科类专业,比如信息类、电子工程类,因为自己一直喜爱物理。之所以选择香港高校,主要是喜欢当地国际化、开放的氛围,这和她的个性正好相符。

  3

  人物:夏侯佐瀚

  毕业学校:深圳中学

  决定就读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放弃牛津offer,选最适合自己的

  记者通过Skype采访夏侯佐瀚时,他跟几位高中朋友正在日本大阪旅行。去年12月以来,夏侯陆续收到多所国外名校的录取通知,包括美国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牛津大学等。经过一个月思考,他放弃牛津大学等名校,选择了位于美国中部密苏里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并获得了这所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国外学术环境和大学教育更吸引我”

  夏侯说话常用“我倾向于这样说”、“在这个意义上”等句子,以求表达的严谨准确。被问到这种思维习惯养成的原因时,他笑言一部分是因为性格,一部分也因为高中三年都接受国际课程教育。

  初二暑假,夏侯参加了赴美留学夏令营,看到美国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便萌生了去国外读大学的念头。“国外的学术环境和大学教育更吸引我,四年也是很好的接触外国文化的机会”,于是他选择了深中的国际课程体系。

  在夏侯看来,高考是一种既“简单”也“困难”的评价方式——一考定终生,但必须花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备考。而申请美国和英国的高校,则是用两年时间准备课外活动和标准化考试,再用一年时间“在白纸黑字上展现丰富而立体的自己”。他认为这是一种更复杂的选拔方式,能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更多的能力。

  夏侯是从高二暑假开始准备国外大学申请工作的,整个过程都由自己搞定。填写材料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夏侯在申请材料中不吝展现自己对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涉猎和热爱,并详细写出了自己正在思考的问题;同时也不忘写上放在国内“硬指标”中同样适用的数学、物理、计算机方面的竞赛活动经历。“经历不是最重要的,美国的大学更看重你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什么、在思考什么、怎么克服困难、怎么跟别人相处,怎么调整未来的方向。”

  “不去牛津、芝大,选最适合自己的”

  牛津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每个offer都令人艳羡,而夏侯最后选择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尽管这所大学的学术地位不亚于其他常春藤高校,但牛津、芝大等高校在中国更为盛名远播。因此,许多人听说这个选择后的第一反应都是问“为什么”。

  “这所学校在国内虽然不为人所知,但在我眼里是一流的大学”,夏侯认为,“学校的声誉是一方面,而它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例如它所在的工业区、周围的公司可以提供研究和实习机会,它的传统文化、教育体制——例如学生修一个专业需要上怎样的课、本科的学分制度……这些很细的东西都是我考虑的因素。而且我申请到了这所学校的4年全额奖学金,足够支付在美国超过70%的开销。”

  拒掉牛津的理由则是,夏侯想在大学里成为一个能够进行跨学科研究的人。牛津大学为夏侯提供的是4年的本硕连读课程,进校时就必须选择物理专业。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是一所文理学院,注重全面综合教育,在大一、大二阶段,学生可以选修包括艺术、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门类在内的课程,大三才决定专业。

  “工科不是最适合我的,现在很多领域都面临着跨学科的挑战,比如物理学家需要跟生物医药工程师、材料工程师一起解决问题,研究人造器官怎么实现,环境课题怎么解决”,夏侯希望成为一个有能力学习多个学科知识的人,虽然专业未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想做“能够常常感觉新鲜、挑战的工作”。

  当被问及未来规划,夏侯觉得“回答这个问题为时过早”。在他看来,自己这一代人正在经历世界剧烈的变化,“也许在美国接受教育后,跟美国的人才市场比较匹配,但也许新的地方会有新的机会、新的挑战,这是21世纪的潮流,我们应该保持开阔的心胸,去接受各种尝试和挑战”。

  “学习应该是广阔、快乐的事”

  夏侯也完成了高中的必修课。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件广阔、快乐的事情。劳逸结合的意义不在于“玩一会,学一会”,“就好像学习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而在于“从学习本身发现乐趣”。看化学书看累了,夏侯就去学习历史、生物、数学,“激活自己大脑的另一部分”。

  高中三年,夏侯每天7点半开始学习,下课和午休时间会看看课外书、参加社团活动,“在深圳中学学习的好处就是时间弹性非常大”,他说,从下午三四点放学到晚上十一点睡觉,中间七八个小时的时间都可以自己安排。学习状态好时,夏侯在书桌前可以趴上五六个小时,其他时间就和同学一起去运动。

  在夏侯看来,高中课堂听课是了解基础支持和基本思维方式,但是课堂之外的学习非常重要,他在课外时间做了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有时他跟同学一起组成小组做实验,有时自己独立研究许多课题,在掌握大量一手材料后写出自己的分析。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