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5日08:42 来源:南方日报
从今年7月1日起,西南油厂将对区内所有分销网点、平价商店全面推广非转基因食用调和油。
拥有80年历史的穗生牌花生油深受本土街坊欢迎。
还有一年多,杨建忠就要退休了。从部队转业之后,不经意间已在西南油厂埋头苦干了20多个年头,谈起油厂的历史与现在、风光与跌宕、传承与推新,虽有唏嘘,但难掩自豪。
多数复杂的慨叹都来自于漫长的历史变幻。创始于上世纪30年代,历经80余载风雨沧桑,西南油厂一直注重深耕本土市场,坚持土法炼油,质优味佳。尽管食用油市场群雄并举、竞争激烈,也遭遇过黄曲霉素超标的风波,但几经励精图治、流程改造,始终保持60%左右的市场占有,赢得众多街坊长年厮守。
如今,作为佛山五区硕果仅存的国营油厂,西南油厂肩负着政府储备、部队供应和平价商店保供稳价的重责,在食用油质量安全备受关注的当下,推出“穗生牌”非转基因食用调和油。这个经得起岁月考验的“放心油”在市场需求和社会效益中继续信步前行。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罗湛贤 通讯员 三发宣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卢奕诚
1
高品质土法炼油赢得街坊厮守
如果不是上了一定年纪的老街坊,可能会有点惊讶,在本土占有60%市场份额的“穗生牌”食用油的出品地——西南油厂,居然就藏身于西南老街一个偏僻的角落里。
“油厂的厂址也是几经辗转后,才最终定在这里。”部队转业后就到油厂工作的副厂长杨建忠对油厂的历史熟稔于心。他告诉记者,企业创始于1933年,前身为“瑞丰祥”油厂,是当时三水西南最早创办的企业之一,一直以生产花生油为主,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才转为全民所有的国有企业。
要在群雄并举、竞争激烈的食用油行业生存下来并不容易。相比起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食用油大鳄,西南油厂的体量偏小,但一直注重深耕本土,产能也从原来的几百吨扩张到如今的1700吨,并多次获得省粮食企业协会颁发“放心油”、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广东省优质产品及广东省食品行业八大名牌产品等称号。
“吃这品牌的油已经三十多年了,一直觉得老字号信得过。”家住文锋西的叶姨对西南油厂的出品颇具情结。“以前曾经到超市买过其他大品牌的油,刚打开瓶盖时感觉还挺香的,但很快味道就散失了,唯有穗生油能一直保持香味浓郁。”
在杨建忠看来,“穗生油”之所以能够长期受到本土街坊的青睐,主要得益于一直坚持的土法炼制。
儿时曾到油厂生产车间“玩过”的油厂员工林先生,对这种榨油法印象深刻。“最开始就是靠人力用木槌去榨油,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改用机器,但始终不变的是用明火炒制的传统工艺。”
据介绍,目前市面上的食用油品牌大多采用蒸压式工艺,先将花生粉碎,再利用蒸汽将油脂蒸出,这样压榨出的油品出油率高、产量大、但水分偏多,适合大批量生产。而西南油厂则一直沿用传统的炒榨法,即在压榨油脂前,先将花生炒香,这样产出的油品虽然出油率稍低、但浓度高、水分少、香味更为浓郁。
“我们也追求出油率,但更看重产品的最终品质。”杨建军认为,南方尤其是珠三角一带的饮食口味清淡、烹调时注重食物的鲜香原味,尤其偏好炒制的醇香型油品,而像金龙鱼、鲁花等大品牌所采用的蒸压工艺,一般能满足对油品香度要求不高的北方人口味,但未必够“穗生油”接地气。
也正是这种对传统工艺的坚守,让三水人对其情有独钟,即使前两年出现过质量危机,但始终“粉丝”不绝。“现在全佛山就只剩下我们一家国营油厂,与我们几乎同时崛起的几家肇庆的大油厂都已经倒闭,但我们依旧能屹立不倒,且越做越大。”杨建军感叹。
2
推陈出新“放心油”浴火重生
老字号之难得,不仅源于其对传统工艺的坚守,更在于历尽风波后的永葆青春。回顾西南油厂近百年的经营历程,在潮平岸阔的背后,亦不乏暗流险滩。
2010年12月,西南油厂生产的一批次“穗生牌”二级压榨油,被曝黄曲霉毒素超标50%。旗下产品被全部召回,并被勒令停工整改。霎时间,这个三水市民心中的老牌“放心油”陷入信任危机。
“其实就是原料上出了问题,前面榨出的油品经过抽检都没问题,但就是百密一疏,最后的十几包花生因为靠近地面潮湿而发生霉变。”回忆起此次质量风波,主抓生产销售多年的杨建忠仍难掩遗憾。
痛定思痛之下,为重塑品牌,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西南油厂专门派技术人员赴国内粮油工业的最高学府——郑州粮院,向当地的专家寻求技术援助。
根据专家提出的改进方案,西南油厂在此后的生产过程中,须事先用人工拣除变质的花生,以最原始的方式在源头上严格把关。“目前国产的花生在出货时都或多或少含有一定的黄曲霉素,所以在选料上更应注重精良。”
同时,西南油厂还投入了30万元购置了黄曲霉素降解机和检测仪。在进行脱磷、压滤、精滤等多重过滤后,经过6支360mm波长的紫外线灯的照射,半成品油中的黄曲霉素可以被大量破坏分解。
“至此,从原料购进保管、压榨工艺、产品精炼到成品出厂,每一项工序都能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杨建忠表示,经过这一轮工序处理后,出产油品的黄曲霉素含量可以稳定控制在5微克/公斤的水平,远低于10微克/公斤的国家标准。
如今,西南油厂已成功重返市场,实现浴火重生。在停止食用了10个月后,“穗生牌”再次成为叶姨等一众街坊首选的“放心油”,并继续成为唯一足以与外来大品牌抗衡的本地油品。
尽管凭借优良的品质,“穗生油”已赢得较高的用户口碑和市场份额,但作为政府储备和部队制定的供应点,西南油厂在实现薄利多销的同时,更多发挥地方国企保供稳价的作用。
据悉,从2007年起,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油厂就新增了调和油的生产线。而自2011年起,通过开设三家平价粮油商店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由于每年的产量中有700吨要固定作为应急储备油,所以我们往往根据前一年的市场需求来以销定产,确保每一年的产品都能被市场及时消化。”油厂厂长李有河告诉记者,油厂也计划开拓珠海斗门等外地市场,但所需的销售团队必将扩大,出于经营稳健的考虑,暂不会有过多的投入。
而随着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西南油厂于日前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对区内所有分销网点、平价商店全面推广非转基因食用调和油,对学校、酒店、工厂食堂等也增设非转基因食用调和油产品。“非转基因油品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市场需求量将不断增大。”对于新产品,杨建军信心满满。
新品非转基因调和油每升贵1元
■相关
上周四,在三水保供稳价安全食品推介会上,西南油厂正式推出非转基因食用调和油,此次推出的新产品共有2.5升、5升、20升三种规格,预计首期投放量为200吨。
其中2.5升和5升规格的小包装产品主要在油厂属下的门店、各分销售点和范湖粮所粮油超市上架销售,20升装的产品主要供应部队和各学校饭堂食用,同时按需供应给有关客户(机关单位饭堂、酒店餐厅、工厂饭堂等)。
西南油厂厂长李有河介绍,目前西南油厂年产食用油1700吨左右,在三水城镇居民中占有约60%的市场份额,其中转基因调和油占了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此次推出的非转基因调和油,原料均采用东北的优质大豆,经过权威机构的检测合格,由于非转基因大豆油比转基因油的成本平均每吨要贵2000元左右,所以新推的非转基因油品每升价格将提高1元左右。
另悉,由于目前我国并未规定转基因调和油不能上市售卖,所以目前市面上的转基因油品依然可以正常销售。而西南油厂作为政府储备和佛山唯一指定的军供食用油的供应点,为确保油品质量,在全面推广非转基因新品的同时,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压缩甚至停止转基因油品的产能。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