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5日08:40 来源:南方日报
图为梅田村委会贫困户种养项目实物发放现场。
图为清远市交通局局长陈南坤代表交通部门向梅田村移交贫困户项目扶持基金。
“以前种田赚不到钱,现在我养了1000多只鸡,3个月就赚了1万多块,工作队还给我鸡苗和饲料的奖励,我得好好干,争取盖新房子。”在梅田村,一名贫困户高兴地告诉驻村干部,谈话间他喜上眉头。
笔者了解到,清远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的交通行业帮扶单位自2013年底起,对帮扶村连州市保安镇梅田村开展“一户一法”的精准扶贫新机制,做到思想帮扶到户、项目帮扶到户、资金帮扶到户、技术培训到户、政策帮扶到户。通过开展“一户一法”,激活了梅田村丢荒的土地,提高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农业经营格局,从而引领梅田村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南方日报记者 魏金锋 通讯员 交运宣
精准帮扶建“一户一法”长效帮扶机制
早在2013年初,为深入了解每一户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南坤带领由市汽运集团、市二运公司组成的扶贫调研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走访贫困户家庭,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梅田村有需要帮扶的贫困户共136户(418人),占全村24.64%。其中,没劳动能力的、只能通过政策帮扶的有24户(29人)。另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共112户(389人)。
经过扶贫工作队深入调查,了解到这些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干活积极性不高,既不愿意出外打工赚钱,觉得出外打工离乡背井很辛苦;也不愿意耕种那几亩田,觉得耕田赚不到钱。平日里经常在村里打打麻将、到处闲逛。
通过研究讨论,帮扶单位决定对贫困户分类别进行帮扶,对没有能力的贫困户可以争取在政策方面、资金方面多加支持;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充分调动他们自己主动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建立“一户一法”的长效帮扶机制。
说干就干,市交通运输局有关领导带着农业局、农科所的种养专家实地考察,帮扶单位根据农业专家的考察研究报告,初步确定了对贫困户开展农业帮扶。为了动员贫困户积极参与,帮扶单位还专门召集贫困户开座谈会,认真倾听每一户贫困家庭代表对于种养方面的意见,根据调查情况建立工作台账,确定了开展一户一帮扶方法的“帮扶五到户”项目。
学习经验激活丢荒土地焕发新活力
梅田村山地多,水田少,年富力强者多外出务工,剩下老弱妇孺留守,留守者大多不能耕田,造成村里很多土地丢荒。面对贫困户游手好闲、懒惰成性、土地丢荒严重的情况,怎么样激活丢荒的土地,使这些土地得到高效、集约利用,以便更好开展帮扶项目等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
今年6月份,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南坤到梅田村进行调研指导帮扶工作时,谈到英德市石牯塘镇叶屋村在调整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方面有好的办法,他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向他们学学方法,先把丢荒的土地激活”。
于是,市交通运输局马上带领梅田村干部、贫困户到叶屋村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帮扶单位和当地村干部、贫困户代表立即召开座谈会,借鉴叶屋村的做法,初步研究制定适合本村集约土地的方法,即通过调整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按照“耕者优先”的原则,将丢荒的土地重新收回统一分配,同等条件下,参与“一户一法”帮扶项目的贫困户优先分配,如此一来收回了原来丢荒的土地,激发了土地经营新活力,推进了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形成合力三方力量拧成绳走上脱贫致富路
“一户一法”项目启动之前,初步核算,帮扶单位需要帮助解决帮扶项目资金142480元。在单位办公经费非常紧张情况下,有些帮扶单位很难拿出额外的资金,想打退堂鼓。经过市交通运输局有关领导的协调沟通,做通思想工作,最终市交通运输局、市汽运集团、市二运公司达成共识,以4:4:2的比例,出资解决了帮扶项目资金问题。
随后,成立了帮扶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帮助贫困户解决种植、养殖方面的难题。并积极发挥驻村干部的作用,落实驻村干部的职责,让驻村干部多做思想工作,鼓励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经常到田里、养殖场查看,带领技术员多在技术上帮扶贫困户解决实际难题。同时,建立了奖励制度,奖励在开展“一户一法”帮扶项目中种植、养殖大户,调动贫困户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此,帮扶单位、驻村干部、贫困户三方力量拧成一条绳,带领梅田村集体脱贫致富。
笔者了解到,梅田村贫困户开展“一户一法”帮扶项目以来,初见成效。一是将梅田村丢荒的土地重新分配,利用这些土地开展种植业,激发土地经营新活力,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农业经营格局。贫困户提高了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前闲着没事做的贫困户,现在忙着养鸡、养鱼、养猪,种树、种菜,变得勤快乐观。
■链接
何为“帮扶五到户”?
一是思想帮扶到户。深入了解并分析贫困户造成家庭贫困的深层次原因,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认真地与其共同规划帮扶项目。加强对贫困户思想上的鼓励和帮助,增强其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信心。二是项目帮扶到户。本次帮扶项目共两种:种植项目及养殖项目。其中共76户选择种植项目。分为种蔬菜、生姜、树木、黄栀子四种类型,共种植202.6亩;共36户选择养殖项目,分为养鸡、养蚕、养猪、养鱼。三是帮扶资金到户。经初步预算,这次帮扶项目需投入284960元。为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在开展项目帮扶的资金筹集时,采取贫困户和帮扶单位各出资50%的方式筹集资金,即帮扶单位需要帮助解决帮扶项目资金142480元,每户参与项目帮扶的贫困户需要自筹1280元。
四是技术培训到户。加大对贫困户的技能、技术培训力度。一是通过赠送有关知识的书籍和组织贫困户参加提升种植养殖的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教育等手段,提高贫困户种植养殖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二是通过请种植、养殖技术员到户指导种植、养殖项目的开展,切实解决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三是通过村委会组织开展种植、养殖知识培训班,切实提高贫困户的知识和技能。五是政策帮扶到户。落实贫困家庭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入读中等职业学校等政策。在开展项目帮扶过程中,在土地使用、工商登记、用电用水、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方面对贫困户给予优惠。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