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村医挣“工分” 村民得实惠

2014年06月25日05:11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村医挣“工分” 村民得实惠

  “李医生,你又来了呀!?”6月18日下午3点多,荣昌县仁义镇鹿子村1组,村医李章碧又上门给杨应忠测血压了。除免费测血压外,李章碧还叮嘱他一定要忌口。

  原本“坐堂候诊”的村医为何会主动上门为村民服务?这得益于荣昌县在“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简称卫Ⅺ项目)中创新试行的村医收入分配改革——“计工分”,即镇街卫生院与村医签协议,村医以挣“工分”形式完成政府购买的村级公共卫生服务后,按“工分”拿钱。

  按“工分”计酬

  上不封顶

  2008年,荣昌县成为卫Ⅺ项目的试点区县之一,卫Ⅺ项目是由世行贷款及英国政府赠款支持,在甘肃、青海、重庆等八个省、四十个区县开展的农村卫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该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内容包括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建设、改善卫生服务提供系统、提供核心公共卫生服务和领域项目协调与政策开发等四大领域。

  村医收入分配是其中的关键改革项目,2010年,荣昌县财政落实了每个村医每月300元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如何发这笔钱?当时很纠结。原因有二:其一,如果直接发到人头,干多干少都一样,积极性就会打折。其二,每个村的地域面积和人口都不同,如果按村划拨,造成的结果是做得多、拿得少,更不利于调动村医的积极性。

  该怎么办?

  “为了更好地用好这笔钱,我们开始试行量化考核,做公共卫生服务按‘工分’计酬,下不保底,上不封顶。”荣昌县卫生局局长陈元林说,在深入调查后,他们决定大胆尝试,用市场手段来调动村医的积极性。

  2010年下半年,荣昌县20个乡镇(中心)卫生院与当地村医签订了一纸协议,明确村医以“计工分”形式,来完成政府购买的村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获得报酬。

  为此,荣昌县卫生局还将市里规定的居民健康建档、预防接种、孕产妇保健等11大项22小项公共卫生服务,细化为25个小项。除数量考核外,还加入了质量考核,即数量分乘以质量分的百分比才是村医最后的工作量得分。

  倒逼村医提高服务水平

  “‘计工分’的最大效果就是倒逼村医提高服务水平。”陈元林说,试行计工分后,做得多的村医一年可以拿到近2万元公共服务收入,而低的只有1000多元,差距拉得很大。所以在荣昌,公共卫生服务成了香饽饽,村医们都抢着做。

  昌州街道七宝岩村乡村医生曾中成就是一个例子,2012年下半年考核时,他只领到了1943元,还被领导诫勉谈话。此后,曾中成就变了,以前发现了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不积极上报,更别说认真管理了,现在是发现一例报一例;以前电脑录入不会,现在是主动到卫生院学习。2013年,他在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助和考核中领到了9720元。

  村民受益 身体健康有保障

  “我们受益多哟!”杨应忠也知道“计工分”制度,在他看来,受益更多的是自己。杨应忠说,他患高血压几十年了,平时不注意忌口,经常忘记吃药,所以血压一直很高,自从村医上门服务后,他自觉了很多,血压也基本上稳定下来了。

  “多亏了李医生,不然我还一直躺在床上。”22岁的唐洁也是受益者,今年5月,才生完孩子的林芳正在坐月子,李章碧就上门了,得知家里人不让林芳下床后,李章碧耐心地给其家人做思想工作,“不下床的话,污血就一直在体内,对产妇很不好……”这才让其家人转变了观念。

  因此,在村里,每每有人遇到李章碧,都笑眯眯地和她打招呼。鹿子村书记林德彬说,试行“计工分”后,群众的身体健康有了保障,村里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得到了有效管理、村医成为真正的健康守门人。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