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产业与制度创新是“南海琴”发展双引擎

2014年06月24日08:5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产业与制度创新是“南海琴”发展双引擎

  □袁持平

  日前,横琴、前海、南沙重大平台建设交流会在珠海召开,三地再次聚首,提出将推动自贸区申报和港澳居民国民待遇等特殊政策,同时三地均表示要加快发展、创新发展。

  作为国内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最重要的三大主要制度性突破就是停止执行外资企业3个法规、市场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这给其他地方的制度创新提供了借鉴。

  然而,广东要申报的自贸区与上海还是有所差别,广东自贸区是要通过“南海琴”的联动,也就是横琴、前海、南沙三地同港澳联建自贸区,在粤港澳合作的基础上,创新经济合作发展模式。其着眼的不仅仅是粤港澳一体化,而是要与全球贸易一体化。既要兼顾粤、港、澳的三边承诺(即所谓RTA的范畴的承诺),又要向“全球”承诺。因此,横琴、前海、南沙三地在接下来的产业发展中,若想在新一轮的自贸区申报中突出重围,不仅要重视“错位发展”,更要重视共同的“制度创新”。

  产业与制度创新可以说是横琴、前海、南沙开发的双引擎。产业创新方面,前海、横琴、南沙作为三大粤港澳合作平台,都具有特定的优势,产业设置应根据其自身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合作基础等,明确各自发展定位及重点发展的产业。国家对三地的规划均已明确相关的定位,三地的产业发展也确实有所错位,但笔者认为三地的合作应该走出一个误区,那就是错位发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没必要说某地只能发展规划中的产业,而不能发展其他产业,三地的产业可以根据各自的优势发展合适的产业,并力争辐射出去,带动各自腹地的产业转型升级,这才是三地产业创新的目标所在。

  另外,笔者认为,三大平台能否错位发展,单纯的产业设置解决不了粤港澳合作新区前海、横琴、南沙开发的根本问题,关键还要在创新发展上做文章,尤其是“三地联合”的制度创新。

  第一,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前海、横琴、南沙必须要错位发展,但前海、横琴、南沙分属三个不同行政区划、有着不同主管部门,在区域合作方面会存在一定制度差异。但只有合作能够避免无谓的内耗和恶性竞争,三地在吸引资源、产业发展方向、政策法规制定上也可以互相借鉴和对照。因此,三地携手共同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借助结盟之力,探索机制体制创新,也是大势所趋。

  第二,法治创新方面,建立适宜经商活动的司法环境,多向香港、澳门学习,引进香港成功的司法经验。三地的产业发展政策必须法制化、法规化,包括综合性和专项性立法,可以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设定相应的法制机构,引进民间商事调节机构。

  第三,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建立高效、廉洁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主要在宏观发展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税收、公共治安和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等方面体现机构设置科学、队伍配置精干、人员薪酬丰厚、财政预算透明的特色,达到决策科学、执行畅通、监督有力的目的。在企业设立、经营许可、人才引进、产权登记等方面提供便捷规范的一站式服务。

  第四,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探索科学的城市社会管理模式,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的积极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组织发挥骨干作用,居民人尽其责。开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合作,为境外人员到内地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制定各类吸引高层次、高技能服务业人才的配套措施,探索三地从业人员的资格互认,营造良好、便利的工作生活环境。

  第五,营商环境创新方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于横琴、前海、南沙可能形成的开放度,目前还比不上自贸区,但有些做法又类似自贸区,比如人民币离岸结算岛,但没有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以及资本项目的开放。随着横琴新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模式的封关运作,广东可以率先在横琴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要素流动无障碍化。

  对于横琴新区而言,其发展定位必须跳出横琴看横琴。当前,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都在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而你争我夺,跃跃欲试。放眼前海、南沙、横琴,能够率先融入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非横琴莫属。横琴新区不与深圳前海拼金融、不与广州南沙拼研发制造,横琴可以搞金融、做科技研发,但这不是横琴新区的比较优势,横琴新区的比较优势是地理上与港澳毗邻,生活上来往方便,横琴新区更适合打造一个与港澳融为一体的生活娱乐消费区,更应该关注在通关便利、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等方面。

  (作者系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