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丹灶:产业转型升级驱动城市升值

2014年06月24日08:49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丹灶:产业转型升级驱动城市升值

  随着优质产业、优秀文化、优美生态的不断提升,丹灶舒适宜居、活力宜业的城市品格日益明晰。 效果图

以大金智地为核心的丹金新城将成为丹灶未来的城市“强中心”。 效果图

  借禅城、南海、高明三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契机,6月20日,南海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举行投资推介会。会上,广东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核心园区在丹灶挂牌。

  早在去年9月,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建成投产前夕,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就率南海高新区、丹灶镇、广顺集团相关负责人访问上汽集团。他明确表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将是南海高新区继一汽大众后的下一个产业目标,丹灶将肩负这个重任。

  如今,广东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核心园区的正式落户,更明确了丹灶这一产业发展方向。

  实际上,除了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汽配、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等产业也是丹灶近年来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亮点和特色。随着这些产业的一步步崛起,这个西部小镇正成为佛山新经济版图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而更为深刻的是,在产业发展的驱动下,丹灶的城镇肌理也正被悄然改写。一个以丹金新城为强中心,以北部横江片区、西南部物流新城为副中心的城市格局已基本奠定,广佛城郊一座健康休闲、宜工宜居的生态名城正渐渐显露真容。

  新经济 六大平台集聚“新产业”“新模式”

  丹灶提出,今年将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平台、高端产业服务区平台、先进制造业检测平台、电商+物流平台、企业载体平台和钢铁贸易平台,用这六大产业平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这六大平台中不少都是“新产业”和“新模式”相结合,而且“新”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丹灶、南海,已经辐射到了佛山乃至整个珠三角。

  为了完成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的发展重任,丹灶已腾出3300亩土地作为基地建设用地,并已投入3.8亿元完成基地一期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建设,目前已引入广顺集团、科先精密机电、科顺自动化设备等新能源概念企业,部分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基地发展目标是培育形成3家以上产值超1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企业,到2020年实现基地产值超百亿元。现在丹灶正积极配合南海区制定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推动燃料电池公交车试运行。”丹灶镇副镇长陈国强说,该镇将努力把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做大做强。

  虽然广东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的归属才刚刚尘埃落定,但丹灶在这个产业方面的努力早已开始。2011年5月25日,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中心暨广东省广顺新能源动力院士工作站在丹灶奠基,便已宣告该镇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

  正如丹灶镇镇长杨景刚所说,“丹灶的产业发展历程中,历届镇委镇政府都一直在探索今后怎么走,一直注重追求‘新的产业和新的模式’。”广东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的落户,就是丹灶深谋远虑、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丹灶提出,今年将重点打造以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联东U谷产业园区、中检南方检测平台、普洛斯电商物流园、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和世海钢材贸易基地等为代表的六大平台,用这六大产业平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

  其中,联东U谷产业园区是南海西部首个由市场主导开发和运营的产业园区,有望破解生产、生活割裂等传统园区弊端,为珠三角的园区升级树立标杆;中检南方检测平台填补了佛山没有权威检测机构的空白,为“佛山制造”提供了“家门口”的检测服务;普洛斯电商物流园虽仍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但已确定将探索“物流+电商+金融”的全新服务模式,成为沟通佛山制造业与电商的纽带;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是招引外资企业的典范;世海钢材贸易基地则正在成为华南地区物流最通达、价格最便宜的钢铁专业市场。

  显然,这六大平台中不少都是“新产业”和“新模式”相结合,而且“新”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丹灶、南海,已经辐射到了佛山乃至整个珠三角。

  新城市 “一心两副”糅合自然生态产业

  在六大产业平台的共同发力下,丹灶产城人融合发展实际上已形成了以中部为中心,以北部、西南部为副中心的均衡发展格局,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框架。而在城市框架之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则成为丰腴的血肉。康有为文化、道教文化、岭南古村文化,东部的大湿地、西北部的仙湖度假区、南部的大片农田涵养区,让产业带上温度,让城市饱含诗意。

  产业的转型升级直接带来了城市面貌的更新。

  拥有600年历史的沙水古村边,大金智地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建沙路、罗行大桥、丹金大道的修建工程,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联东U谷产业园区已确定设计方案,预计下月就可以开始打桩。

  “联东U谷产业园区大多是3至5层的厂房,外立面比较时尚,尤其是路边的,按要求要和大金智地、丹金新城的整体风格相匹配。”丹灶土地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小辉说。

  随着大金智地的顺利推进、步行街地块、沙浦地块的改造提升,以丹金新城、金沙城区、丹灶城区为中心的丹灶中部片区正在迅速更新升级。前几年还是低矮破烂的旧厂房,几年后将成为丹灶未来的城市“强中心”。

  在世海钢材贸易基地,为了给进驻商户提供优质、高端、先进的休闲娱乐与商务结合的综合服务,综合了写字楼、会展、商务公寓、餐饮等业态的世海广场正在加紧推进。其中,22层高的写字楼设计楼高100米左右,有望成为南海西部的商贸地标。

  从数年前的农田鱼塘到现在的物流专业市场,再到将来的西南海商贸地标,产业的发展驱动城市升级实现了“三级跳”,让丹灶西南部成为该镇的副中心之一,优化了城市格局。

  丹灶北部的金爵士和新兴利商业广场,则是将旧低层厂房实施“三旧改造”转型商业开发的典范,将打造成为两个互为补充的综合商业中心,推动丹灶北部横江、云溪片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更新,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就此,在六大产业平台的共同发力下,丹灶产城人融合发展实际上已形成了以中部为中心,以北部、西南部为副中心的均衡发展格局,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框架。

  而在城市框架之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则成为丰腴的血肉。康有为文化、道教文化、岭南古村文化,东部的大湿地、西北部的仙湖度假区、南部的大片农田涵养区,让产业带上温度,让城市饱含诗意。

  “丹灶城市的发展定位是健康的、休闲的、城郊的。”杨景刚说,随着季华路快速化改造、龙湾大桥通车、禅西大道通车等路网工程的完善,丹灶与佛山中心城区的“时间距离”不断缩短。今后,该镇将继续挖掘、整合文化旅游资源。

  新征程 产城人融合迎新发展

  从“中国日用五金之都”到新经济迅猛崛起的新星,从低矮破烂的厂房到城市“强中心”,从西部偏僻小镇到广佛休闲精品生活城。纵观产业、城市、生活以及发展历程等多个维度,不难发现,在丹灶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背后,其实隐含的是一种“4U”城市发展模式。

  从“中国日用五金之都”到新经济迅猛崛起的新星,从低矮破烂的厂房到城市“强中心”,从西部偏僻小镇到广佛休闲精品生活城。纵观产业、城市、生活以及发展历程等多个维度,不难发现,在丹灶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背后,其实隐含的是一种“4U”城市发展模式。

  在产业转型升级层面,此前的丹灶以五金加工制造为主导,如今,以联东U谷为代表,丹灶的一系列产业正瞄准产业链的研发和营销两端发力,从“U”型曲线的底端走向两头,开始成为佛山乃至珠三角高端制造业异军突起的全新板块和后起之秀。

  在城市运营层面,作为南海唯一一个地跨两大片区的镇,丹灶南拥西部岭南文化高地,东接中部现代产业高地,所处区位特征形似一个“U”型的价值洼地。

  在生活营造层面,“U”代表微笑、代表一种幸福生活。以高端产业为驱动,以岭南文化为引领,以现代城市为志向,丹灶兼具时尚与休闲、现代与传统之美,目标定位为“产城人融合”的精品生活城。

  在发展路径层面,改革开放初期,丹灶便以五金专业镇发家,诞生南海首个“万元户”,成为周边地区的学习榜样;到近几年植产兴城、积蓄能量,再到当前厚积薄发、步步上扬,“U”正代表丹灶已经走过和即将走过的一个进化轨迹。

  南海区长郑灿儒表示,丹灶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有魄力,产业发展有亮点,而且还保持了山清水秀、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拉动西部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城镇化的好范例”。

  创新理念盘活土地资源

  产业转型城市升值

  在南海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投资推介会上,南海西部“一镇一科技园”的规划引起外界关注。在土地资源偏紧的当下,如何整合、盘活现有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成为南海西部三镇需要解决的共同课题。其中,丹灶已率先进行探索。

  赶走高能耗,打造“城市客厅”

  大金智地是丹灶未来城市“强中心”丹金新城的核心,同时也是丹灶科技园的核心。位于广佛东西主干道桂丹路丹灶段南侧,以建沙路为中轴,东临南沙涌,总规划占地面积约3100亩。

  从地理位置上看,该片区地处丹灶镇中心地带,是该镇未来“两河三岸”的核心区域,堪称“黄金宝地”。不过,数年之前,这里原本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第一代工业区,高能耗、高污染的陶瓷企业聚集,产业低端,环境差,土地利用效率低。2009年6月,借着南海区开展节能减排的东风,丹灶全面关停镇内陶瓷企业,并迅速开始土地的整理和收储。现在看来,当时的抢占先机为今日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

  按照“土地财政”的惯性思维,卖地开发房地产是速见成效的选择;但是,丹灶却看到了更长远的发展。

  在组织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专家团队,充分研究镇、区乃至全市的产业状态和未来发展后,丹灶最终决定以科技创新先导区、都市型产业集聚区和高端产业服务区为战略定位,将这一片区打造为南海西部的“城市客厅”。这才有了今天联东U谷的进驻,有了科技园的规划建设。

  改造旧厂房,民资参与城市升值

  统计显示,南海西部片区可建设用地仅占其总面积的35.8%,其中,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占西部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6%。因此,在土地容量偏紧、现有集体土地产出偏低、原有传统产业布局分散等挑战下,对区域内集体建设用地的升级改造被视为破解土地资源不足的途径之一。在这方面,丹灶也有多次成功案例。

  物流新城规划片区位于丹灶西南部,多数都是未开发土地,与丹灶城区及北部相比,经济相对落后。以西城社区为例,当地居民多以农业耕种和鱼塘出租等为主要收入,而自从2012年开始,丹灶世海钢材物流中心的进驻使村民的收入比以往翻了好几番。

  “预计丹灶物流中心完成建设后将有近5万从业人员,商铺近5000家,直接或间接为本地提供就业机会近2万个。”丹灶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物流新城的逐步启动投用,当地居民成为有岗位、有资产、有社保的城市新市民的步伐也在加快。

  位于横江铁料城的金爵士商业广场和新兴利商业广场,原先都是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起的低层厂房。2012年初,在丹灶“三旧”改造扶持奖励办法的刺激下,两位本土企业家出资将地块补办出让为国有商业用地,并自行建设商业广场。

  通过改造,两大项目将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大型集散综合商业中心,不仅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提供各项生活、娱乐服务设施,亦能吸引周边地区人群前来消费投资,从而聚集客源,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创造比现时更高的经济效益。

  这两个项目是丹灶实施“三旧”改造以来,首宗实现用地“工转商”并启动改造的项目,也是民营资本参与城市升值的典范之作。

  丹灶:

  一座温暖有力的城镇

  ■观察眼

  走进丹灶最北端的南沙社区,散落在民居间的各种生产五金小配件的工厂和作坊随处可见,车床等机械作业的碰撞声不时传入耳中。改革开放初期,正是凭借着这些遍地开花的五金厂,这里诞生了南海首批“万元户”,一跃成为南海的首富村。2004年8月,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丹灶“中国日用五金之都”的称号。现在,说起丹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仍是“丹灶五金”。

  不过,虽然五金仍是丹灶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但丹灶的产业格局在近几年正发生巨大变化。

  从日本汽配到现代物流,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到检验检测,立足原有的制造业基础,借助毗邻南高区核心区的优势和越来越便利的交通路网,丹灶产业转型升级正一步一台阶地走向新经济。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发展稳步推进的同时,丹灶始终坚持产城人协调发展。不同于拆旧建新、易址新建等套路,在新经济的驱动下,丹灶的城市更新正从“高度、广度、深度”三个维度,逐步实现从“升级到升值”的转变。

  作为未来的城市“强中心”,丹金新城连通了原有的丹灶城区和金沙城区,其中的大金智地以科技创新先导区、都市型产业集聚区和高端产业服务区为战略定位,并配套生态景观带,以婉转灵动的南沙涌水系为魂,形成田园牧歌式生活配套,演绎新时代的岭南文化,营造富有启发和创意的绿色人文环境,促进自然生态与城市文明的相互交融。

  有产业、有城市,有生态、有文明的“强中心”,奠定了丹灶宜工宜居的底色。

  通过物流新城、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等平台的开发建设,丹灶的城市升级不断向周边村居延伸。西南面,从农田鱼塘到专业市场,再到未来的百米大厦,短短数年将完成从未开发地带到南海西部商贸地标的华丽转身;北面,低层厂房变身商业综合体,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进驻,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这一片区的气质。

  以中部为“强中心”,北部和西南部为副中心的框架的形成,更是为今后的“精品生活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丹灶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则使得这里更有温度和品位。以康有为文化为例,丹灶一方面将有为精神上升到激励现代人团结互爱、奋发有为,共创和谐幸福生活的新高度,营造崇尚历史文化、继承道德文化和传播时尚文化的浓厚气氛,凝聚合力,促进社会建设的提升;另一方面以有为文化为引领,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中注入文化元素,进一步加大文化载体与文化设施建设。

  历经10年的锤炼和打磨,康有为文化节已从单纯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镇域的形象推介,过渡到了传承、凝聚、展现核心价值体系阶段,并形成了一套道德价值评价体系。以有为文化为核心的理念也逐步融入丹灶居民日常生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民间渐趋成熟。

  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当下,传承有为精神不仅是一场全民崇文的活动,更是对社会道德和城市精神的一种重塑。在这种正能量的浸润下,整个城市显得更加温暖。

  撰文:盛正挺 梁惠瑶 张君浩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