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4日08:44 来源:南方日报
潘新茂家以前照明就靠蓄电池,在竹竿上挂上灯泡照明。
李秀婷 摄
茂名信宜市新宝镇,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水电站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部分农户拖欠电费长达20多年,涉及7个村委1400多户农户,累计拖欠金额达600多万元。
因长期拖欠电费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些村庄的低压线路老化,得不到改造,群众长期生活在无电可用的状态。
“电灯比煤油灯还暗”,这不仅给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麻烦,也给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去年9月份至今,信宜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多种举措齐头并进,解决了这个长达2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清缴了这么多年的电费后,如今这些村庄已经完成了低压线路改造,用上了标准、安全的放心电。
矛盾化解,源源不断的电流重新流入电网。村民们彻底改变了到邻村给蓄电池充电照明“借光明”的尴尬生活,一下子步入了正常的现代生活。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通讯员 张宇 发自信宜
历史遗留问题多
拖欠电费20多年
记者从新宝镇政府的调查报告中看到,除了田地山林补偿外,在电站建设中,当地的村民都投入了劳动,因为种种原因,群众或不要求相关的利益补偿,或没得到相关的利益补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们开始提出了相关的利益要求。在一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拒交电费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
信宜地处鉴江流域、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黄华江支流和罗定江支流的发源地,雨量充沛、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信宜进入了建设小水电的高潮期。信宜市新宝镇的大多数小水电站就在这个时期建成。
水电站建成至今的20多年间,广东农村经历了取消农业税、电网改制、村级民主改革等种种改革。这样的时代背景变迁与建设水电站的遗留问题纠缠在一起,造成了新宝镇7个村委十几年拖欠电费的“怪现状”。
不交电费涉及华峰村华峰电站、朝阳村朝阳电站、石垌电站、永和电站、大坝村河口电站。另外还有清水和茂门2个村委会因为其他问题而欠费。其中,华峰村是拖欠电费村庄的典型代表,也是追缴电费最为困难的片区。
华峰水电站由新宝镇政府和华峰村村委会共建,各占50%的利润分成,1986年正式发电投产。对于建设电站占用村民的承包田,协定电站以返还承产粮的形式对村民进行补偿。
承产粮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中,每一块田地所相应承担的粮食产量。信宜市委常委、新宝镇党委书记梁荣晓介绍,2004年前国家还未取消农业税,农户每年都要向政府上交公购粮。当时被占地农户应获得的承产粮,都是从应上交的公购粮数额中抵扣。
华峰电站投产后前几年经营惨淡,负债70多万元。1990年,华峰村委会以10万元的补偿价将电站转让给镇政府,承产粮也全部由镇政府负责。
2004年,广东启动免征农业税政策,农户不再需要上交公购粮,与此同时,镇政府无粮可收,也就开始不能再兑现承产粮。政府不兑现承产粮,村民便也不再交电费。
在取消农业税之前,承产粮是广东某些基层政府建设道路、学校等公益性工程时通行的补偿方式。记者从一份2009年由新宝镇政府作出的调查报告中了解到,政府不兑现承产粮成为新宝镇华峰村、朝阳村、石垌村、茂门村、白龙村等数个村庄群众拒交电费的主要原因。其中除茂门村是建设省道“罗水线”路基扩改补偿亦未兑现承产粮外,其他村庄未兑现的承产粮均与建设水电站及电站相关设施有关。
在错综复杂的欠费缘由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1998年11月4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在这之前,国家没有明确规定村级事务决策要村民代表表决通过,村级事务一般由村委班子集体决策便执行了。
在这样的行政习惯下,1990年华峰村将华峰电站转让给镇政府的时候,并没有经过村民表决,而是经过村班子集体决策,由时任管理区支书代表签字并盖公章。
“当时这种做法并不违规,但如今的群众回头去看当年的事情的时候,认为当时只是村书记一人卖掉了电站,没有经过村民同意,因此不承认当年的转让协议。”新宝镇委副书记陆乃彬告诉记者。
与华峰村类似,大坝村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大坝村河口电站于1994年10月22日由村委班子讨论转让给镇政府,镇政府一次性给5万元作为补偿。在华峰村、朝阳村部分村民不交电费时,大坝村村民认为过去5万元转让费太少,要求河口电站每年再补偿一笔钱给村集体。在要求得不到满足后,他们同样不再缴纳电费。
有的村庄村民与政府存在其他方面的矛盾没有理清,村民也会通过拒交电费来表达抗议。还有一些村,并没有任何缘由,因为看到其他村民不交电费,便“跟风”拒交。
纳凉靠蒲扇
照明靠蓄电池
没法正常用电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有相亲的姑娘看到男方家里电器都用不了,直接告吹。”梁荣晓告诉记者。
梁荣晓总结,新宝镇电费问题,涉及电站转制、国家农业政策变动、村级事务决策改革、土地补偿、劳工补偿等种种问题,这些原因在其中交错纠缠,造成了这些村委会部分群众长期拖欠电费的现状。
1999年,信宜市各镇供电管理移交信宜市电力局接管。当时新宝镇政府与电力局签订的接管方案中提到,“如因镇政府、村委会与群众关系处理不当,或因电站的站群关系处理不善而导致群众用电不交电费,应从新宝镇属相关电站的电费中抵扣。”
因为有了这样的条款,新宝镇当时的相关部门并没有大力追收群众欠缴的电费。2007年,信宜市电力局从新宝镇华峰电站和河口电站的电费收入中抵扣了全镇到2007年为止所有欠缴费用270多万元。在结清费用之后,信宜市电网并入南方电网。
这一次清缴垫付费用,反而使得群众认为,用电可以不交电费,反正镇政府会垫交。拖欠电费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从2007年至2013年底,7个村的群众重又拖欠了300多万元的电费。眼看着拖欠电费的数额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当地的维稳难题。
十几年不交电费,线路改造自然无从谈起。3000多人的华峰村,仅有一台当年的100千伏变压器,远远不够村民日常使用。供电线路也已成了“光身线”,电线裸露在外。因为供电线路老化、电压太低,村民们直到2013年底还过着摸黑的生活。
电压太低,村民们绞尽脑汁想出一些对策来应付日常生活。6月20日,在华峰村村民潘新茂家里,记者见到了一套自制的简陋照明设备。在一根竹竿竿顶吊着一个灯泡,灯泡电线顺着竹竿缠绕下来,到竹竿底部电线被破开连到两个金属夹子上。潘新茂将这两个金属夹子分别夹在一台蓄电池顶部的正负极板上,灯泡便亮了起来。
这就是潘新茂家在去年底之前用的照明设备,每个房间都需要放一套。他说,家里很早就买了冰箱彩电等电器,但由于电压太低一直都没法使用。“屋里的灯泡比煤油灯还要暗,电风扇都转不动,想看电视要用上好几台稳压器。”据了解,这样的蓄电池和稳压器在华峰村每家都备有好几台。
潘新茂家里共有五六部手机,为了给手机和蓄电池充电,他每隔3天就要去3公里远的邻村充电,待上一个上午。他家还留着五六把蒲扇,这种上世纪90年代就被淘汰的纳凉工具仍然在华峰村担负重任,炎热的夏天依靠它送来一丝清凉。
缴清电费数百万
村民用上标准电
今年夏天烈日炎炎,潘新茂再也不怕过夏天了:他计划等家里房子翻新之后,每个房间再装一台空调。而以前每天都需要用到的蓄电池和稳压器,已经被丢弃到了屋子的角落。
几百万元的电费被拖欠,农村电网改造整体推进被阻滞,对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也成为了影响信宜当地社会稳定的难点问题。
陆乃彬介绍,为了解决欠缴电费的老大难问题,从信宜市到镇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去年9月份开始,特别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信宜市决定攻克这个长达2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为此,信宜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黄玉华为组长的专门领导小组,抽调信宜市新宝籍副科级以上干部和镇政府骨干人员,组成12个宣传小组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工作。每个宣传小组由4人组成,其中政府干部2人,供电局员工1人,信宜市新宝籍副科级以上干部1人。
梁荣晓介绍,新宝镇按照农户名册,摸清政府欠每户承产粮以及用户欠电费数目、查清拖欠电费具体心态,然后在发放赔偿款的基础上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逐一攻破。
由于大面积的群众拒缴电费,是由于在农村税费改革后镇政府未能兑现承产粮,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首要的措施便是兑现当年的承诺,将这10年的承产粮补齐。
为此,新宝镇政府自筹了150多万元,将拖欠的承产粮一一兑付给这几个村庄的群众,消除了群众的主要拖欠理由。
这场经济账的纠缠中,对于“收大于支”的农户而言,显然更愿意早交电费正常用电,但对于大多数欠交电费农户而言,他们可能一次性要掏出几千甚至上万元,自然不愿意有人开这个头。
在其他村通过各种工作纷纷交回电费时,华峰村仍然如铁板一块。根据来自南方电网的公开资料,在付清了承产粮补偿后,华峰村塘湾和坎塔台区,依然有欠费户数380多户,欠费高达140多万。
在华峰村,95%的村民都姓潘,宗族势力强大。“要是谁敢交钱,其他人都会闹上门去。”陆乃彬说,当时村里老支书继潘新茂之后第二个交费用电,每个星期都有三四十个人找上门去,拍桌子骂人。
为了打开用电缺口、吸引村民们自觉交电费,农村低压线路改造工程作为一项重要举措也在有组织地同步展开。在华峰村,茂名供电局架设安装了京竹山变压器,并架设低压线路延伸到各个村庄,声明交清电费即可用上稳压优质安全的放心电。据了解,在这场针对欠费村庄的农村低压线路改造中,南方电网一共投入了1000多万元。
去年11月,潘新茂拿到了累计12年的承产粮——34243元,也是华峰村拿得最多的一户。同时,他也缴清了欠的电费一共1万多元。两相抵扣他还收入了2万多元。潘新茂也成为了华峰村第一个用上新电路的人,打开了华峰村的用电缺口。
陆乃彬说,“承产粮是一回事,交电费又是另一回事,当年的协议是否合法又是另一回事,都要分开来处理”。在给村民做工作的时候,着重树立农户“电是商品,用电就必须要交电费”的意识。而对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中,追加赔偿的非分的要求,则提请法院介入,通过法院判决来明确结果。
而对于一些拒交电费的大额欠费户,新宝镇也通过法律途径,借助法院的力量,向拒不交费的5户大额欠费户发出了法院支付令。镇政府工作人员和法院工作人员多次进村入户,进行诉前调解,告诉村民“已经提起诉讼,再不交电费就要由法院强制执行。”法律的威严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原本态度比较强硬的村民也主动联系供电所缴费。
在通过坚决的措施追收电费同时,新宝镇还筹措了6万多元替部分低收入困难群众缴纳电费,这些充满温情的举动也感动了部分村民回心转意主动交费。
根据南方电网公开资料,截至2013年12月20日,新宝镇应收电费为358.03万元,实收319.49万元,回收率达到89.24%,欠费问题基本解决。
华峰村经过了电路低压改造,如今建设了5台100千伏变压器,村民们都用上了稳压优质的放心电。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