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1日02:02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茅冠隽
“当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这种改变并不体现在外表的光鲜,而是能让人从内心深处获得一种坚韧、真诚的力量。”坐在记者面前的张思茗面带微笑,侃侃而谈。
这个1992年出生的女孩,有着和多数“90后”不一样的经历: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第二年,她便应征入伍成为一名话务兵。两年军旅生涯,张思茗在总装备部话务专业技能竞赛中获第一,受司令部通报表彰,荣立个人二等功。
直到上大学,出生在上海的张思茗都没有离开过家乡、离开过父母,也并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军人。大二时的军事理论课程,在她心中埋下了参军报国的种子。2011年冬天,满怀豪情的张思茗入伍,被分配到北方某通信部队。现实比理想要“无情”得多,超出想象的困难很快接踵而至。新兵营的摔打磨练、部队钢铁般的纪律、北方寒冷的天气,都成了张思茗的难题。而且,话务训练中长时间的打字练习、成百上千个号码的背诵十分枯燥,这些都与张思茗想象中的军旅生活相差甚远。
在大学里连早起晨跑都费劲的张思茗,初入军营必须面对每天近10公里的长跑及匍匐前进、越野跑等体能训练。很长时间里,她都不能克服 “恐惧感”。“有几次,一被班长拉到起跑线上,我就几乎要哭出来。确实想到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住了。当兵绝不是为了舒适安逸,也不是追名逐利,而是为了让自己得到磨练和成长。遇到的每一个挫折,都是磨练自己的绝佳机会。”张思茗说。
张思茗在部队有个外号——“复旦姐”。“名牌大学生的身份对我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提醒我绝不能落于人后,无论在专业技能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事上,都应该对自己有严格要求。”
去年9月,张思茗被单位选派参加总装备部话务专业技能竞赛。赛前,张思茗进行了两个月封闭式训练,每天起早贪黑训练长达14个小时:作为首长台的话务员,接转电话的要求极高,要记忆上千个号码和单位,“听音知人”的同时要迅速精确地操作;话务员的精神也要高度集中,小小的理解错误都有可能影响指令传达和任务执行。面对这些难题,张思茗全力以赴。“每天训练完都会头痛,但我也学到了沟通的技巧,明白了无论什么工作都要真诚坚守。”最终,张思茗在比赛中折桂。
入伍前,张思茗并不擅长人际交往,两年军旅生涯的磨练让她多了几分淡然和成熟。去年底,张思茗退伍返校,继续未完成的学业。“两年的参军经历是一笔无尽的财富,实实在在地催我成长。这是我人生中不可复制的宝贵经历,让我有勇气面对一切未知困难。”
(来源:解放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