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城乡统筹的吴江实践

2014年06月21日05:3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城乡统筹的吴江实践

  5月,羊毛衫加工进入淡季,但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横扇社区却是热火朝天。农民出身的吴伟学告诉记者,政府搭建了电商平台,不愁销路,“一年可收入约10万元”。

  吴伟学的转变是费孝通先生《小城镇 大问题》一文在吴江的生动实践。小城镇的发展,如何做到“小中见强”“小中见精”“小中见美”?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认为,城镇化的目标就是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城镇化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而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普惠民生,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现医疗、就业、服务等城乡一体的全面保障”。

  一乐 身份转型:农民变居民

  屠根林是较早入住安置小区的一批农民。他的“城里人”生活得益于吴江实施的“三置换”:农户将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住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吴江区区长沈国芳告诉记者,吴江农民集中居住率已达55%。

  集中居住后,收入如何保障?“社区股份合作制、土地股份合作制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改革是吴江探索出的路径。”沈国芳介绍,让农民变成股民,引导农民走“家家有物业、户户有资本、人人有股份”的共同富裕之路。

  “土地流转后,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更为集中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吴江区农委主任陆峰介绍,全区80%以上的土地掌握在专业合作社手里,入社成员达1.46万户。比如名声在外的朱毛根水产合作社,拥有1000多亩池塘,统一育苗、采购、销售,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每年每户收入七八万元。

  目前,吴江共建成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2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7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64家,农户入社比例达到95%,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19277元。

  二乐 保障全面:失依不失助

  近年来,吴江通过招商引资、对吸纳就业困难群体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了农民的再就业,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然而,摆在吴江区面前的难题是:进城农民的生活如何保障?老年人怎么办?

  “让失地农民进城保”,这是吴江区委区政府想出的办法。“吴江失地农民进城保分为三部分,城镇就业的农民,由用人单位缴纳;失去土地,但未失去宅基地的农民,政府缴纳8.5年,剩下的6.5年自己缴纳;失去土地和宅基地的农民,由政府缴纳15年城镇社保。”吴江区人社局党委书记姚其华介绍,吴江区已投入8.6亿多元将24628名“双失”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为了避免村民出现因病致贫的情况,吴江区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由政府出资每人46.5元增加了“大病补充保险”。

  2012年,吴江出台政策,特别困难的人群患了9种特别的大病,所有基本医疗费用都给予40%~50%的再报销。这项“双特”再救助工程,在江苏省属首创。姚其华告诉记者,2012年“双特”人员再救助受益者共有718人,救助金额约1000万元。

  三乐 生活提质:幸福看得见

  面对费孝通提出的“小城镇怎样成为农村的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和教育中心”的问题,吴江的回答是,打造一座“乐居”之城,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让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现代生活品质。

  前段时间,吴江七都镇的小沈发现,镇里竟然有了职工医保报销窗口。如今,通过网上业务办理、电话业务咨询等功能,“15分钟医疗保险服务圈”在吴江基本成形。

  让小沈印象深刻的,还有文化生活的变化。“以前都是打麻将,现在可以跳广场舞,看区里送下来的电影、戏剧等。”这不,伴随今年“区域文化联动”开幕,小沈的生活丰富了许多。

  “吴江‘区域文化联动’活动已开展10多年,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戏曲、滑稽戏、歌舞为主。”吴江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朱晓红介绍,吴江297个村和社区都建有文化活动中心,179支群众文艺团体每年为百姓带来2000多场次的演出,惠及本地和外地人口。

  从小城镇问题研究的发源地,到重要实践地,如今的吴江正把城镇打造成精彩的生活大舞台。“吴江小城镇发展对搞活农业人口转移这个全国一盘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宋林飞评价道。(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