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饶河 “内外内”模式唱好戏

2014年06月20日13:31    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饶河 “内外内”模式唱好戏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最大的大豆种植区在哪里?最大的砖厂在哪里?答案是,都在比金,是饶河采取“内外内”模式发展对俄外向型产业的代表。

  饶河县对岸的比金市,地处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和滨海边疆区结合部,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的公路、铁路交通枢纽所在地,有俄远东地区唯一由俄联邦政府官方投资建设的口岸。

  上述两家企业分别是饶河盛太达农垦经贸公司和黑龙江省汇联进出口公司,他们在异乡经营如何?遇到哪些困难?6月12日,记者来到比金,一探究竟。

  记者乘坐的国际大巴刚出比金口岸,就看见盛太达公司总经理敖建军和副总何大海在口岸的管理区外等着了。他们特意找了一辆俄罗斯人开的旅行车,司机叫马克西姆。

  沿着通往市区的公路,何大海指着车外经过的一片片耕地说,那就是他们种的地。

  “怎么有的地似乎还没种?在国内一个月前就该播完种了。”面对记者的疑问,车在一片刚出小苗的地边停下。何大海表示不用太着急,一是由于地多工人少,得一片片来;二是比金这边由于盆地小气候,温度比对岸的饶河要高几度。“6月20日前都赶趟儿。”何大海说,“咱们现在看的是玉米地。原来我们公司由于没有烘干设备,一直种的是大豆。现在买了烘干塔,所以今年就种了6000亩玉米。”说着,他蹲下去看了看玉米苗,对敖建军说:“三叶一芯,该联系飞机洒农药了。”

  何大海介绍说,盛太达公司与比金市特列齐亚科夫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9万亩土地种植合同。中方负责机械、人员和生产设备投入;俄方提供土地、种子、农药、化肥、油料、机械及各种手续。利润平分,风险平担。目前,已开垦种植土地近6万多亩,其中5.5万亩大豆,6000多亩玉米。有种植农户35户,持卡过境劳务人员60人。

  随后,我们驱车来到盛太达公司所在的村庄。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村庄,路上没什么行人,偶尔看到几个玩耍的孩子。

  进了一个有围墙的大院,跃入眼帘的是6台国产约翰迪尔联合收割机。中间有堆东西用帆布盖着,那就是还没组装好的烘干塔。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仓库空空荡荡,“这是放大豆的,都卖完了。”敖建军说,由于种植规模连年扩大,他们今年计划在对面再建一个同样大小的仓库,再上两台玉米收割机。

  盛太达公司是2009年到比金的,“当初幸亏县里相关部门帮助协调,让我们省了很多事。”敖建军说,包括从国内运输大型农机具到劳务人员通关,县里没少帮忙。

  吸引敖建军、何大海他们的,是比金这边土质好,包地价格很低,种地成本也相应比国内低了很多。收获以后,大豆价格13.5卢布/公斤(约人民币2.3元/公斤),玉米价格与大豆持平。“玉米产量高,还是挣得多。有了烘干设备,今后要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何大海说,“不过这边种地的很少,不像国内各种配套产业全,什么都得自己来,影响我们扩大生产规模。另外,我们用的设备都是国内的,配件啥的总得从国内进,很麻烦。”

  以盛太达公司为牵动,饶河鼓励和支持更多区域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采取“内外内”模式,开展木材等资源产品精深加工和在俄农产品种植及进口加工等方面的紧密合作。目前,在俄农业合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黑蜂养殖3000群,在俄森林采伐年可回运木材30多万立方米。

  告别了敖建军和何大海,记者来到位于比金城南的汇联砖厂。砖厂的厂房原来是一家木材加工厂,年头较长。一进厂,就看见工人拉着一车车的湿砖胚去晾晒。

  汇联公司负责人张万琪来自哈尔滨,他介绍道,砖厂是去年筹备的,俄方提供厂房、生产用黏土和各种手续,中方提供资金、人员和设备。

  “我们的设备在国内也是最先进的,现在是边调试边生产,年生产能力为1500万块空心砖。”张万琪说,公司有工人73人,都是呼兰来的。生产时间从4月中旬到11月中旬。“产品销售我们不愁,毕竟我们的规模大,同类的厂在哈巴地区很少。”张万琪表示,目前困扰公司的还是关于俄对外国企业及务工人员的一些法律规定,由于把握不准,他的员工基本不出厂区,“怕麻烦。”

  和盛太达公司一样,汇联公司在比金也得到了饶河相关部门的许多帮助,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使企业能更加顺利地在俄健康发展。

  像汇联这样的公司,人员、资金似乎都和饶河关系不大,县里缘何如此热心帮扶?回到饶河,县委书记尚德龙的一席话解开了记者的疑问:“我们是立足饶河,放眼全省,坚持在全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大局中去思考、落实各项工作。不管在不在饶河,都积极招引,搞好服务,全力推进,确保实效。”

  汇联砖厂生产车间。

(来源:黑龙江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