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0日09:09 来源:南方日报
完成《狮子王2》公演后,剧团成员合影留念。
受访者 供图
《饼干小子》上演后,5天演出7场,几乎场场爆满。刘嘉麟 摄
6月1日,儿童剧《狮子王2》落下最后一场公演的帷幕,顺德先锋实验剧团骨干车静在台下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个全部为业余演员的剧团从2005年开始至今,坚持每年打造一个儿童剧目。令人惊讶的是,虽为业余剧团,他们的剧目并不是“自娱自乐”,而是将其推向市场。
在获得市民广泛好评的同时,他们创作的剧目也被更多人关注,走向广州、肇庆等地公演。这些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利用业余时间排演,却创造了普通人排演高水平儿童剧的“神话”。
更值得一提的是,过去9年多时间里,他们也是顺德本土唯一一个敢把剧目推向市场的剧团。
9年运作成就文化新品牌
5月30日晚,大良街道办礼堂座无虚席。在后台,顺德先锋实验剧团演员杜敏仪紧张地对台词进行最后的梳理。不久之后,由她和其余伙伴一起参演的《狮子王2》即将上演。
这部儿童剧由黄宁担任编剧、导演等职,其他主创人员包括作曲钟建龙、舞蹈编导何萃等在区内的文化界最顶级队伍。经过3个月的紧张排练后,出品了这部儿童剧。
该剧于5月30日至6月1日在大良街道办礼堂公演。与往年一样,票房所得的票款扣除成本后将捐赠给大良慈善会。
排演该剧的核心力量顺德先锋实验剧团脱胎于凤城少儿艺术团。去年,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在所有人一致同意下,正式注册为社会组织——顺德先锋实验剧团。
目前,剧团台前幕后一共有20多人。正是这样一支业余艺术团体,却开创了广东业余团体排演原创童话音乐剧的先河。不仅破格登上广东省未成年人剧场,还作为顺德的文化名片走出顺德,在广州、佛山、韶关、肇庆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共演出超过30场。
从2005年的大型童话音乐剧《马兰花》开始,顺德先锋实验剧团在每一年“六一”儿童节期间,都会给全区儿童带来一出精彩的音乐剧表演。自2010年的《大侠虎虎羊》开始,该团队更是大胆尝试探索原创儿童音乐剧,并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
2010年,《大侠虎虎羊》入评省第三批重点文艺项目,实现了顺德在省重点文艺项目评选中零的突破,并作为顺德文化名片先后在大良、佛山、马冈、韶关、肇庆等地演出13场。
2011年“六一”期间正式演出的原创儿童音乐剧《贝贝奇遇记》则是该团队首次创作现实题材,连演10场,吸引了近2万观众观看演出。该剧还入评为省第十一届艺术节剧目,实现顺德在省艺术节入选中零的突破……
今年,这个王牌剧团出品了《狮子王2》。他们9年连续创作和演出的9部大型儿童音乐剧,使得顺德又多了一块令人瞩目的文化品牌。
探索全新市场化道路
如今,这个剧团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使得顺德的儿童音乐剧创作摆脱了完全依靠政府资金扶持的传统模式,走出了一条融合政府拨款、社会赞助以及票房收入的市场化道路。
“我们是全区首个敢于向社会公开售票、走向市场的艺术团队。”车静是顺德先锋实验剧团的“管家婆”,这支队伍的运营几乎都是由这名女子一手操办。
2005年的《马兰花》是剧团首次在“六一”期间推出的儿童音乐剧,并面向全社会公开售票。“在我们之前,没有哪个团队有这个魄力,派票多过卖票。”车静说。
然而,顺德的儿童音乐剧真正全面推进市场化运作,则是从2010年的原创剧目《大侠虎虎羊》开始的。车静介绍,由于儿童音乐剧的品牌已经打响,当地政府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拨款支持音乐剧的创作,“我们也开始尝试接受社会企业机构的赞助”。
但这些钱大多只能支持基本支出,剩余的成本需通过卖票回收。“我们在扣除成本后,会将所有收入捐赠给大良慈善会。”车静说。
而为了节省更多的钱捐赠给有需要的人,每次演出,“管家婆”都要为筹集经费发愁,一分钱掰成二分钱花。
无论如何节省,一场演出的成本仍然非常高。在《狮子王2》剧目7场公演结束后,剧团花费了约35万元。车静介绍,做一场演出大概需要5万元。“这已经是配合演出的其他商家为了帮助我们做慈善给出的友情价。”
“其实每年的市场都是未知数,我们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票房,所以压力会比较大。”车静说,他们曾经遭遇过票房尴尬。有一年打造的剧目《我们是朋友》就遭遇过三场空半场的局面,当时面临的压力很大,很多学校或者家长都不认同。这给她们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动力。
“既然是推向市场,就要接受市场的考验。”车静说。
■纵深
灵魂人物离世 剧团熬过难关
今年是顺德先锋实验剧团最困难的一年。剧团的灵魂人物——团长王丽在年初因病去世。
这让所有团员都非常伤心的同时,今年是否还要继续再干下去成为一个疑问。但最终所有人下定决心,今年要继续推出一部原创儿童剧,告慰王丽的在天之灵。
由于王丽的突然离开,本次剧目由新导演黄宁一手操办,这使得整个剧团都处于磨合期。“今年是我们心里最没有底的一年。”主演马骉说。
“管家婆”车静更是心急如焚。她说,演员排练的时候,说是要闭门,就是不让她去看,“把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车静忍不住了,闯进了排练室。“第一次看排练,觉得排的效果很差,连大学练习课的水平都没有达到。”车静笑着说,仗着自己“管家婆”的身份,她就把所有人都骂了一遍。一骂他们,他们才打起精神来,对演出开始花更多的心思。
车静一方面操心排练,一方面还要推进票务工作。“说白了就是到处去卖票。”车静说,没想到的是,今年卖票的效果不错,是几年来效果最好的一次。公映前一星期,票就已经全卖完了。
运营有了着落,车静和所有团员也有了些许底气。但一场义演的效果,却让所有人很难过。马骉说,在义演当天,还没演到一半就走了将近一半的孩子,这让所有人心里觉得很慌。
“第一场卖票公演的时候,约有10个人中途离场。第二场就初见成果了,我还在微信上跟他们讲,磨合初见成效。”车静说,在“六一”那一场,第一次接到了表扬电话,真的很高兴,付出的汗水有了回报。
经过多年的发展,顺德先锋实验剧团开始遭遇发展瓶颈。去年,他们将剧团注册成为社会组织,希望走出一条业余剧团发展的新路。
“我们现阶段最缺的还是人才和资金。”尽管作为业余艺术团队已经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车静依然清醒地意识到,相比省内其他专业团队,人才的储备和资金的积累是儿童音乐剧能否再创辉煌的关键。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与顺德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合作,在顺德演艺中心搞一个演出季,更好地运作我们这个剧团。”车静希望既解决经费问题,也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
■人物■
顺德先锋实验剧团“灵魂”王丽:
把生命最后一刻奉献给舞台
王丽是顺德先锋实验剧团的“灵魂”,这个团的所有人都是由王丽一手带出来的。
但在今年1月8日晚,王丽突发心脏病,倒在她一生至爱的戏剧排练场上。
1个半小时的施救,也无法挽回这位顺德儿童音乐剧的开拓者。
6年前,王丽被查出心脏出现问题,并且被医生认为只有5年时间。但王丽依然选择舞台而不是医院。她说:“要么死在舞台上,要么死在排练场里,死在去排练的路上也可以,我不想死在家里或者医院里。”
这位奇女子1992年从四川调到顺德容声电器公司,5年后进入凤城少年宫。这些年,王丽先后获评曹禺戏剧奖、全国群星奖、中国蒲公英园丁奖等众多奖项,儿童音乐剧《贝贝奇遇记》曾一次性拿下省十一届艺术节“导演奖”、“音乐奖”等8个金奖。
搭档黄宁没少与王丽拌过嘴,但他一直认为她是剧团的灵魂,“虽说是个女人,但风风火火,铿锵有力。她在剧团里像大姐,她喜欢让人叫她丽姐,这样大家就像一家人。”
剧团成员马骉回忆,基本上大家一开始都是门外汉,是王丽带他们入门的。“大家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有舞台经验,有的有一把好嗓子……但以前都没有演过,心里一直在打鼓。”
马骉说,王丽会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说话、怎么走路线。“经常被骂,但我们心里都清楚是为我们好,所以都不在意。”
6年前,王丽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她患心脏病,不做手术可能最多活5年,而手术却有一半可能下不了手术台。王丽不敢把热爱的舞台当作赌注,走出医院,比之前投入更多的热情在排练场上。
“我对她说,这剩下5年,你的生日都由我来操办。”车静说。
对于自己的生死,王丽看得很开,她经常对团员们说,“我不能孤零零地在医院等死,我也不想等到满脸皱纹抹布一样老去,我即使倒下也要光荣地倒在戏剧排练场上。”
车静说,王丽不怕死,但她舍不得剧团,她对自己说得最多的是“万一哪天我不行了,我们这个团不能散”。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刘嘉麟 实习生 高绮桦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