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岭南新城镇:从“5A景区”走向“5A城市”

2014年06月20日09:08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岭南新城镇:从“5A景区”走向“5A城市”

樵山大道鸟瞰效果示意图。

  2号线也将在新城区设立站点,便捷的交通让各种生活要素在这里得以集聚:新西樵客运站、南海西樵高级中学、三盛颐景园、百胜广场、新城广场、雅居乐大都会广场等工程已经或即将落成;西樵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建设已提上日程,西樵新城区一跃成为佛山城市“强中心”西拓的桥头堡。

  新城区的发展让西樵“一山、两城、四片区”城市格局进一步拉开。如今,乘着国家5A级景区建设的东风,西樵的城市建设也迈入了5A时代,西樵镇正在谋划文化、产业、城市、环境和民生的系统融合,为佛山特色城镇化探路。

  ●撰文:张素圈

  新型城镇 产城人融合 宜商更宜居

  产城人的融合是未来西樵镇发展的主要方向,具体路径就是通过产城融合、服务于人的发展思路,打造西樵5A宜商宜居的环境,这一切的发展目标都是“人”,产业、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为了服务人的发展。

  如今,西樵5A城市梦正在一步一步照进现实。

  文旅产业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为西樵持续聚集着人气,各种公共服务配套一一布点,也将让这里变得宜商更宜居。

  一项旅游数据显示,西樵山目前游客比2010年增长178%,旅游收入比2010年增长1359%;新南海博物馆去年12月开馆后短短3个月时间已接待游客10万人。

  在听音湖片区的西樵爱国村里,统一规划的商铺和住宅正在翻新,村民梁玲玲说,抛开听音湖开发带来的分红收益,村民们更多的是对未来居住环境的期待。听音湖片区有一半以上在爱国村内,如果没有这个规划,临湖而居的村民对于城市的向往还停留在舟车劳顿地去禅桂和广州“赶集”。如今,城市的概念鲜活地印入村民的脑海,若干年后,这里将崛起一座别有特色的岭南新城。

  而在西樵新城,新西樵客运站、南海西樵高级中学、三盛颐景园、百胜广场、新城广场、雅居乐大都会广场等工程已经或即将落成;西樵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建设已提上日程,西樵新城一跃成为佛山城市中心西拓的桥头堡。

  三盛宏业投资集团副总裁俞昂枫说,以往西樵由于与禅桂中心城有较远的距离,品牌楼盘鲜见,随着近年交通大发展,如龙湾

  大桥通车、佛山地铁2号线延伸至西樵等,为当地文旅产业带来了人气,同时带旺了西樵房地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相比禅桂中心城,西樵还是“价值洼地”,在交通、城市环境改善,日渐增多的品质大盘以及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等的共同合力下,西樵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禅桂中心置业者到来。

  不仅如此,5A城市建设还将目光进一步向村居延伸,“打造西樵镇5A乡村,实现全镇旅游的一体化”成为了未来5到10年新的愿景。今年,西樵镇出台了新的三旧改造政策,将乡村旧厂房进行改造。此外还出台了美村、美家行动计划,通过镇级扶持为农村打造一些环村的水道、公园,加大村居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西樵山下,滨江、民强、三角塘、樵园、天镇峰、环山湖公园等六大公园正在建设之中,将为西樵市民和游客带来众多的免费公共空间。

  “再加上听音湖片区的公共空间,西樵山下周边区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梁全财说,产城人的融合是未来西樵镇发展的主要方向,具体路径就是通过产城融合、服务于人的发展思路,打造西樵5A宜商宜居的环境,“这一切的发展目标都是‘人’,产业、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为了服务人的发展。”

  ■沙龙

  城区、景区、园区如何协调发展?

  嘉宾 梁全财:西樵镇委书记王世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刘一军:蒙娜丽莎集团徐德龙院士工作站副主任

  在西樵龙湾大桥与广明高速包夹的地块上,挖掘机正在作业填土,这里将兴起一座近千亩的国际轻纺城。与旧轻纺城“专业市场”不同的是,这里将是一座“现代科技园”,定位为总部型企业基地、科研产业基地、研发创意基地。

  作为纺织、陶瓷等传统产业的“专业镇”,西樵原有的工业园区逐渐升级为生态循环经济园、现代科技园。在文旅产业等三产崛起和城区面貌更新之际,城区、景区、园区如何协调发展?

  山上做“减法”,山下做“加法”

  西樵镇委书记梁全财说,荣膺国家级5A景区的西樵山,如今面临的不是深度开发与改造,而是前所未有的注重保育与传承,山上山下联动发展的同时要寻求“差异化”:山上做“减法”,山下做“加法”。

  山上做减法,不是景观建设的减法,而是配套设施建设做减法。在做减法的同时,景区内涵却是不断提升,逐步形成观音文化、道教文化、狮王争霸赛等众多知名文化旅游活动品牌。

  山下做加法,增加的不仅仅是酒店餐饮等旅游配套,而是整个城市的全面提升与改造。例如历经3年已完成7期改造的官山旧城区已成为西樵山景区的一部分,岭南建筑特色成为整个城区最鲜明的色调。

  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是西樵最重要的投资环境和投资资源。因此,西樵要做的就是全面放大这两项优势环境和优势资源带来的影响力。优化西樵投资环境,并不是狭隘地将投资环境理解为纯粹商业环境,而是将旅游环境、生态环境作为

  社会发展的成果不断馈赠给西樵市民和外来游客。

  工业园区谋变“城市综合体”

  除了景区和城区的互动,园区也不再是工业“孤岛”,而是引入公园、文体中心等各种配套的城市综合体,此外,科技园与中心城区、景区之间都将以通达的路网相连,使居民、游客、员工可以在园区、城区和景区之间自由切换。

  例如,借助西部正在规划建设的水上旅游线路,官山涌、听音湖、桑基鱼塘园区等地将无缝对接。科技园区内的高端人才,甚至可以坐船畅游整个西部片区。

  “西樵要基于独特的地域文化进行自主发展,打造能凝聚市民的认同感、自豪感与归宿感的家园城市。”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王世福对西樵的城镇化路径表示认可,他认为,除了硬件条件的提升,园区与城区、景区的互动还需进一步考虑“人”的精神需求,珠三角本地农村社会的血缘关系与集体土地制度强化了血缘城市化的结果,此前外来人口主要依赖于“乡缘”和“业缘”关系,需要加大投资科学技术以及教育、卫生福利等社会公共事业,让投资和创业者在这座城市得到“家园”一样的普遍认可。

  “这里人居环境很好,又尊重知识和人才,我和家人都很喜欢。”蒙娜丽莎集团徐德龙院士工作站副主任刘一军来自湖北,这位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已经在西樵生活了16年,成为了一名新西樵人。在他看来,一个让投资企业与高端人才宜创业的“家园城市”,正在西樵成为现实。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