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0日09:07 来源:南方日报
4月28日,季华路快速化将全线通车,加上此前龙湾大桥通车、禅西大道改造等工程,一条东西走向的佛山文旅大动脉,正一步步走向显化。
而在今年初,一份以“南海西翼片区分区规划深化”为主题的规划报告,就首次提出以“东西文旅轴”
■释义
区域竞合大格局。随着季华路西延,“佛山东西轴”走向显化。在这样一条东西轴线上,无论是禅南合作,还是广佛联动,都可以收获一条东西对话的最便捷通道。
■评论
三圈层联动,造就一个“浓缩的广东”
张素圈
今年以来,南海联动周边,向更大市场开放的动作频频。
新年刚过,南海西部片区就首次提出要以“3+3”格局,对内联动西樵、丹灶、九江三镇资源,对外联盟禅城、荷城、鹤山三地力量,进而依托“南北文旅脉”、“东西文旅脉”打造“佛山文旅绿芯”,构建“一心两脉”新格局。
在这一新格局中,“东西文旅脉”尤为引人关注。因为对于西部南海而言,它是一条突围路径;但对于佛山、珠三角一体化而言,它是一个区域联动大框架。
从西部南海的自身需求来看,从“东西轴”走向大区域,是南海建设“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的必由之路。从2012年拿下这块牌子开始,南海西部就一直酝酿着在推动西樵、九江、丹灶三镇融合的基础上,分步与禅城、荷城、鹤山逐一联动,形成“3+3”联盟。用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程文栋等专家的话来说,国家旅游集聚区建设需要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要达到这一效应,首先就要不断增强集聚区核心区域的凝集力;其次就是要不断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只有不断对周边区域产生共振和带动作用,才是符合国家建设旅游集聚实验区的目的。
西部南海的突围需求,与佛山以“1+2+5+x”组团发展战略要求高度契合。在这个格局之中,以“东西轴”深化“禅南合作”,同样是必然的抉择。南海坐拥岭南文化高地西樵山,周边区域祖庙正建设岭南文化中心,两者文化同宗同源,相融度极高。从地图上看,南海的东、中、西片区都与禅城接壤,用佛山市长刘悦伦的话来说,就像是一个荷包蛋,禅城被南海包裹着。禅南强强合作,无疑将进一步助力佛山城市升级。
而从更广阔的广佛同城与珠三角竞合大局来看,我们发现,“东西轴”潜藏着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广佛同城的大背景下,日趋一体化发展的城市集团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参与外部竞争的主要载体。包涵广州与佛山的珠三角9市之间,是大一级的“城市集团”,而南海、禅城、荷城、鹤山则是小一级的“区域合作集团”。各圈层的“集团”为增强区域竞争力,合力在内部以建立一体化的生产体系,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从多个维度促成珠三角一体化。
从南海东部出发,沿着季华路一路向西,通过禅城后再沿西樵大桥、樵高路抵达高明,这是一条多元化、多形态的“东西文旅脉”。在这条轴线上,往东是广佛文化的核心以及省会城市广州,以及南海;往西,在禅城的季华路上两侧则承载着多样化的现代工业文明,再往西则是有着青山绿水和深厚岭南文化底蕴的南海西部片区,以及高明、鹤山,乃至粤西。一条东西轴,可谓是珠三角的一条核心轴,是一个“浓缩的广东”,也是广东从历史文化,到工业文明,再到现代城市文明的一个极致代表。
因为这样一条东西轴,西部南海突围、佛山升级发展与珠三角一体化,从微观到宏观,由内而外的这三个圈层,已经前所未有地环环相扣、融为一体。
史与势
季华路西延,可成“佛山东西轴”
佛山最早叫季华乡。承接历史和现在,未来镇守“四大聚”美誉的佛山区域,一定少不了季华路“东西轴商圈”。在当前,位处禅城境内,往东接南海桂城,往西接南海西樵,季华路因此也可以成为禅南合作和佛山东西对话的最便捷通道。
作为佛山“强中心”发展战略的主动脉,季华路的改造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去年召开的禅西新城规划咨询会上,佛科院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龙建刚就曾发声:禅西新城包括张槎和南庄两大片区,禅城要向西拓展,肯定不会止步于南庄,必然会到西樵去,“那么,季华路能不能延伸到西樵?”
事实上,在佛山“强中心”战略出台前,以季华路为轴线,佛山中心城区是该往东还是往西发展的话题就引起了业界广泛讨论,直至佛山新的整体规划出台后,禅西新城成为“一老三新”强中心之一,季华路西延的话题又接连掀起了热议。
龙建刚认为,这不仅考虑到扩大开发空间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文化打造,“禅城有佛,西樵有观音,从文化渊源来说是很接近的”,再加上其处于禅城境内,往东是南海桂城,往西是南海西樵,季华路因此也成为南海乃至佛山东西对话最便捷的通道。
此外,兼具南庄张槎传统制造业等多样产业形态、现代中央商务带等功能,在佛山所有城市主干道中,季华
路可谓一枝独秀,“中央商务带的打造,会让西樵观音显灵、让听音湖泛波,也将为禅南一体化埋下战略性伏笔——这是未来佛山肯定要下的一盘大棋。”
这样的建议并非空穴来风。
佛山最早叫季华乡,历史上的佛山曾经是“四大名镇”之首,拥有“天下四大聚”的美誉。在近代中国,同时拥有这两个殊荣的城市唯独佛山一地。有经济史学者考证,所谓“镇”是指制造业,而“聚”是指商业。鉴于此,承接历史和现在,未来镇守“四大聚”美誉的佛山区域,一定少不了季华路“东西轴商圈”。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则认为,广佛间存在两条非常重要的发展轴,除了一条传统的从广州萝岗经佛山海八路、千灯湖,至三水、肇庆。另一条是广州新城、番禺新城、广州南站、三山、石湾、东平新城、禅西片区,最后到西樵、高明,这条是潜藏的第二轴线。
而以季华路西延为基础的“东西轴”,正是广佛第二条轴线的核心组成部分。
东与西 把“文化佛山”集成一个系统
在“佛山东西轴”上,梁园、祖庙、仁寿寺、南风古灶、绿岛湖、听音湖片区、西岸旅游产业园、皂幕山等文旅重点项目,从东到西一字排开,把佛山的文化集成了一个系统。
如今,这条潜藏的“东西轴”正在走向显化。
今年初,南海发布了“南海西翼片区分区规划深化”的规划报告,提出以“一心两脉”打造“佛山文旅绿芯”。其中,围绕西樵山及周边文旅区域建设“一心”,对内沿着“南北文旅脉”整合南海西部三镇(西樵、丹灶、九江)资源、对外沿着“东西文旅脉”联合禅城、荷城、鹤山三地力量,从而构建西部南海“一心两脉”文旅发展格局、打造“佛山文旅绿芯”。
而值得注意的是,佛山“东西文旅脉”概念为首次提出,将连通禅城、南海、高明三区,以西樵山为核心,通过官山涌、太平支涌,跨北江向东延伸到禅城绿岛湖、南风古灶和祖庙,向西跨西江延伸至高明皂幕山。
在这条轴线上,梁园、祖庙、仁寿寺、南风古灶、绿岛湖、听音湖片区、西岸旅游产业园、皂幕山等文旅重点项目一字排开。
对东西轴的规划,现任佛山市委书记、时任佛山市长刘悦伦赞赏说:“南海不是单纯考虑自己,而是与其他区联动作出佛山文旅双脉的构思,把佛山的文化集成一个系统推动升级,这样的想法很好。”
事实上,在南海2010年出台“中
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新战略之后,南海就一直在主动融入广佛核心市场,往东加强西部南海与禅桂中心城区的对接,往西联合高明旅游资源辐射佛山西江组团与粤西市场。
例如交通方面,连接佛山中心组团与西樵、西江组团的“西大门”——龙湾大桥通车改造后,从禅桂中心城区开车到西樵的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双向8车道的新西樵大桥敲定今年5月1日前通车,为经常拥堵的旧西樵大桥减负,从而拉近南海西部、高明与佛山中心区距离。
此外,广珠铁路、广明高速二期、南九复线、龙高路、樵丹新线、崇民路、东西大道和庆云大道改造工程等项目也将陆续完工。佛山市中心到南海西部的“1小时经济生活圈”将真正缩减到“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不仅如此,为了辐射高明、南庄,主动承接中心城区客流,未来南海西部还将步入“轨道交通时代”:佛山地铁2号线、6号线和南海新交通4号线、环樵山新交通等“三线一环”轨道交通体系正在规划建设,以后游客通过珠二环或者地铁,一下来就到了西樵。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