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0日09:04 来源:南方日报
据南方日报报道,清新区将实行联系群众“民情日记”制度,由该区委统一印发专用的《民情日记本》,要求各有关领导要认真记录联系群众的时间、地点、接触人员,特别是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和意见建议。据悉,《民情日记本》每半年将由该区委组织部集中回收检查,平时不定期抽查。
“民情日记本”是基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同群众联系,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比如哪位群众生了病、哪家的小孩上不起学、哪家的老人无人照顾、哪家的生活有困难,都能一目了然。可以这样说,“民情日记”将会是群众工作的“晴雨表”,通过“民情日记”制度,党员干部就能找准群众工作的方向,工作起来也会事半功倍,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举措值得推广。
实行联系群众“民情日记”制度,清新区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纵观其它一些已经实施了“民情日记”制度的地方,有些基层干部却不利用好这项有效措施,只是把它当作是自己的负担,是应付上级的手段和工具。所以很多民情日记不是访民情、排民忧、解民难,而是当做会议本、日常生活记事本或者是临时抱佛脚,胡编乱造几句来滥竽充数,丧失了民情日记该有的积极作用,这是清远其它地方今后推行“民情日记”制度需要注意的地方。
就基层干部而言,将老百姓的疾苦及时记录在册,对于村里有什么问题现场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立马解决的往本子上一记,回来后再想办法逐一解决,这种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不但让群众称道,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基层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所以,“写日记”只是形式,“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只有深刻领会“民情日记”的出发点,真正记下来,用心去对待,才能找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才能不至于使“民情日记”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要防止把“民情日记”流于形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群众说了算。对干部的“民情日记”等工作记录本,由群众检查认定并验收,从而达到全方位的监督,这样才能杜绝干部不下基层、不访民情的现象。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严格督办,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督办,对认识不到位,整改走过场的部门进行通报,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还有一点,若是官员职务调动时,“民情日记”也应该做好交接,不然一个官员一个本子,到头来谁都记,谁都记不清楚,最后也难免沦为空账本,也失去了“民情日记”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