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茂南法院建便民诉讼服务中心

2014年06月19日08:02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茂南法院建便民诉讼服务中心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文才 通讯员/邹辉球 李广高)近日,茂名市茂南区法院新建便民诉讼服务中心,解决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切实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

  茂南区是茂名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自从法庭调整撤并后,辖区仅设两个中心法庭,“打官司难”成为困扰偏远乡村群众的老大难问题,群众“信访不信法”“越级上访”成为没有法庭镇街党委政府头疼的难题。今年4月17日,茂南法院尝试在辖区没有法庭的新坡和露天矿两个镇街各新建1个便民诉讼服务中心,实行“办事多元化、服务零距离”。投入使用至今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解决诉求297人次。近日,茂南已将便民诉讼服务辐射至全区16个镇街和开发区。

  分流化解 编织纠纷“过滤网”

  “以后要是有矛盾,真的得找中心、找法官帮忙!”5月26日,新坡镇大塘村委一谭姓村干部、区人大代表敲开镇委书记朱任全的办公室门不停感叹,道出了当地群众对茂南法院镇(街)便民诉讼服务中心的心里话。他感触颇深:“村中两个有亲戚关系的老板,因生意上的事闹矛盾,经村镇干部多次调解都未能化解怨气,两人正准备打官司,后经茂南法院在镇设立的便民诉讼服务中心法官的一番撮合,两人竟然握手言和了!他们说,人家法官讲法,说得有理,我们服!”

  中心充分发挥诉前调解分流化解矛盾纠纷的窗口作用,现场常驻有专门工作人员提供法律咨询、诉讼引导、诉前联调等“一站式”服务,建立有法院主导、法官指导、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对到中心求助的矛盾纠纷通过委托调解、领导调解、联合调解、实地调解等多种方式,并发挥退休留用老法官富有工作经验、擅做群众工作的优势,采用群众看得见、听得懂、体会得了的价值观念释法明理,努力将诉前调解工作做深做透,最大限度地促成案结事了。实行分类专业性调解,力求社会矛盾纠纷在诉前通过“过滤”得以分流化解。

  诉调对接 设置纠纷“缓冲带”

  “白纸黑字写着,还盖上法院大印,我们可安心施工了!”茂名市区官渡路拆迁改造项目建设指挥部的黄经理说。因项目建设引发的原告石鳌塘村委会与被告朱某等人物权纠纷,同样是经村镇多次组织协商、调解未果。经引导进入司法程序后,在服务中心法官和村法律工作站律师的联合化解下,不但说服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原告给予被告一定经济补偿,被告将所占用的房屋交付给原告处理,而且协议还得到司法确认,案件在起诉立案前不花一分钱便得以圆满解决,省时又省力,并使一度受阻的市政拆迁改造重大建设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中心与当地党委倡导的一村(居)一法律工作站互相衔接,将纠纷化解的触角延伸至每个社区村组,围绕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土地权属纠纷等群众急需解决的诉求,中心法官快速反应,立即启动便民法律服务联动机制,第一时间联系当地村居法律工作站律师进行跟踪指引,采取预约上门调解、巡回调解的方式,就地化解,力求矛盾纠纷化解快、不出村。对于要求诉讼解决的案件,坚持做好诉前释法,一般每个案件在3次诉前释法或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才引导向法院起诉。

  全员参与 构筑纠纷“隔离墙”

  该院全体审判工作人员轮值到镇街便民诉讼服务中心办公,每天固定有一名院庭领导、一名法官、一名书记员和一名退休法官到现场接受群众求助,确保服务做实做到位。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便民诉讼服务中心站建设不断加强,并从当地退休教师、司法工作者、镇乡村干部中择优选聘一至二名担任便民诉讼工作联络员配合开展工作,且给予一定物质待遇,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有效化解社区内的民间纠纷。中心还开设有法院互联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邮箱,公开联系人、联络员的电话,逐步扩大知晓率,有效解决群众办事“来回跑、效率低”的问题。

  首设的两个便民诉讼服务中心自4月17日投入运作至5月26日止,40天共调处纠纷56宗,其中调解成功33宗,引入诉讼7宗,息诉罢访9宗,继续协调处理7宗。服务中心法官深入村居倾听群众诉求、接受法律咨询162人次,走访企事业单位28家,走访群众133户,下乡开庭12次、调解79次,到学校上法制教育课4次。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