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9日08:01 来源:南方日报
高剑父
陈树人
司徒乔
林风眠
李铁夫
南方日报社社长张东明与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打开潘鹤书写的《世纪广东美术家》手卷。
符超军 摄
与会专家在《世纪广东美术家》研讨会上。
符超军 摄
梁江
蔡涛
昨日,由南方日报社主办,广州海珠区委宣传部、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支持的《世纪广东美术家》系列报道启动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海珠区十香园纪念馆举行。
午后雨过初霁,岭南画派“祖庭”十香园内花草昂然,清雅宜人。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南方日报社社长张东明一同打开了由雕塑大师潘鹤亲笔写下的“世纪广东美术家”书法卷轴。
省委宣传部文艺处调研员刘金华,海珠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晋生,广东中烟公司办公室主任苏章耀等出席了启动仪式。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广东美术界曾诞生一批领风气之先的画坛先驱,深刻影响了百年中国艺术的变革,如中国油画先驱李铁夫,中国近代绘画变革者、岭南画派鼻祖“二高一陈”,中国美院第一任校长林风眠等。《世纪广东美术家》系列报道旨在将这段影响中国美术百年变革的“隐历史”发掘出来,助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在启动仪式后的研讨会上,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广州美院院长、广东省美协副主席黎明,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研究员蔡涛,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杨小彦,广东画院美术馆馆长陈迹,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陈滢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广东美术家在20世纪中国美术版图中的影响力、如何发掘和保留现代广东美术的精神遗产等话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嘉宾们一致认为,“20世纪广东美术史”是一块不可多得、潜力巨大的文化品牌。
目的
现代广东美术史不应变成“隐历史”
把目光投向20世纪初中国西学东渐的思想前沿地——广东,我们看到了一批“引风气之先”的变革者、先驱者。如被孙中山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第一批赴西方学习油画的近现代大师之一李铁夫;中国近代传统笔墨变革者、岭南画派鼻祖“二高一陈”;中国美院首任校长、倡导“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林风眠等。他们无论从思想观念、个人成就还是艺术教育上,都深刻影响了百年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
由于种种原因,20世纪广东美术家中的一些曾经对中国美术作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逐渐被人淡忘,成为一段“隐历史”。广州美院教授李伟铭近20年来对20世纪广东美术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工作,披露大量一手鲜为人知的研究线索,为《世纪广东美术家》提供了学术支撑。经过近3年时间的筹备酝酿,《世纪广东美术家》系列报道得以启动。
在启动仪式上,刘金华宣读了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的书面讲话,高度评价了《世纪广东美术家》系列报道的意义。顾作义指出,这些广东美术先驱艺术报国的思想、艺术为民的信念,以及艺无止境、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都值得后人深入挖掘与弘扬。通过系列报道的形式对他们的思想和艺术人生进行系统梳理,有助擦亮广东文化品牌,增强广东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动广东美术创新发展。
张东明在发言中表示,作为有文化担当的主流媒体,《南方日报》近年来持续对广东文化学术资源进行深耕。历时4年的《世纪广东学人》推出了50期报道,让51位被历史湮没的广东学者重回公众视野。作为《世纪广东学人》的姊妹篇,《世纪广东美术家》将广泛借鉴美术界研究的专业成果,发掘美术家身上独特的文化价值,还原20世纪广东美术史的绚烂画卷。
特色
挖掘那些“被淡忘”的广东美术家
讨论会上,关于20世纪广东美术家的分类及覆盖范围引起了专家和学者们的热烈讨论。杨小彦认为,广东文化资源丰富,一些“广义”上的艺术家也应该引发研究者们的关注。“大美术”的范畴,还包括建筑、摄影和传媒,而百年来广东在这方面诞生了非常重要的人物。例如广东著名摄影沙飞,于1936年10月拍摄发表的一系列鲁迅最后的留影、鲁迅遗容及其葬礼的摄影作品,曾引起广泛震动。他是我国三四十年代著名的摄影家、革命新闻摄影事业的开拓者。
广东台山县人伍联德,上世纪20年代一手创办了《良友》画报。《良友》画报高峰时发行4万余份,全国销量排名仅次于《生活》周刊,位列第二,人称“良友遍天下”。此外,广东人还创办过《时事画报》、《真相画报》,一批艺术家通过媒体传播推动社会进步,推动思想变革。
而在广州美院副研究员蔡涛近年来的研究中,倡导前卫艺术、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中的诸多广东艺术家开始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如超现实主义画风的赵兽等人。他们的艺术及人生历程在20世纪中的起伏跌宕,虽大部分已为今人所淡忘,但这无疑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领域中极富魅力和亟待挖掘的领域。
陈滢则提到了黄般若的名字。她谈到,上世纪20年代的广东画坛曾发生著名的“方黄之争”,广东国画研究会的黄般若与岭南画派的方人定在广州《民国新闻》上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论战。黄般若在当时被视为守旧派、顽固派的代表,移居香港之后,却转而成为香港新水墨画的代表人物。“一个旧,一个新,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她表示,在香港现代美术史上黄般若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内地,黄般若需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
意义
以可信史料还原前辈大师面貌
《世纪广东美术家》系列报道要兼顾学术标准与传播规律,力求采纳现代美术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将可信的史料保存和记录下来。同时,以人文笔触勾勒大师形象,从最新的美术研究视角重新解读广东百年美术史上的诸位先贤。
杨小彦认为,梳理20世纪以来影响中国历史的“世纪广东美术家”以及广东美术界的传承脉络很有意义。而《世纪广东美术家》的报道体现了《南方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文化担当因为这一工作既具有相当的学术难度,又不能等同于纯粹的美术史研究,既要尊重客观评价的标准,又要兼顾趣味性。
蔡涛指出,这一系列报道中的角度和视野非常关键。“要做出特色,需要更新近几年来的相关资讯,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希望系列报道能够为想要了解广东近现代美术史的读者带来新的观点和冲击,更清晰地还原广东百年艺术巨擘的面目。”
■声音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
岭南画坛先驱启迪当代
广东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诞生过一批领风气之先的画坛先驱。他们无论从思想观念上还是艺术追求上,都深刻影响了百年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作为广东当代美术家,如何在艺术上传承与创新,重新擎起岭南画派旗帜,提高广东美术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为民族艺术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南方日报社社长张东明:
集中发掘美术家身上的文化价值
重新梳理和挖掘20世纪广东美术史,是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也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我们的一线采编团队,将以学习和研究者的姿态,追寻这些前辈大师的足迹,力求对每一位大师进行公允、客观的评价,从他们身上发掘独特的文化价值,让每一个鲜活的个案汇成一个绚丽的整体画面,迸发出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
发掘“世纪美术家”需要跨界参与
在上个世纪的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广东美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将这些打开“中国现代美术之门”的广东美术家重新带进人们的视野,有助从学术的高度提升广东美术的影响力,增强广东的文化自信。我希望,本次系列报道能成为一次契机,让整个广东美术界、文化界、史学界都一同参与其中,形成丰富的学术理论成果,进一步夯实广东美术在全国的地位。
海珠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晋生:
重返广东美术变革源头去探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岭南画家居廉回到十香园设馆授徒,高剑父正是在这里走出去,展览了变革国画的事业,拉开了近一个世纪广东美术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的帷幕。这一百年来,广东美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次《世纪广东美术家》系列报道的启动仪式,回到广东美术变革的源头去追溯、去探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广东中烟公司办公室主任苏章耀:
主流媒体梳理广东美术史令人期待
《南方日报》即将推出的《世纪广东美术家》栏目是《世纪广东学人》的姊妹篇,也是挖掘、梳理近现代广东文化成就的又一重大策划,将首次全面系统地报道一批享誉20世纪中国画坛的广东籍艺术前辈。我们对《南方日报》广泛的影响力、严谨的采编水平、良好的传播效果寄予厚望,期待《世纪广东美术家》系列报道的推出,对挖掘广东文化艺术成就和建设广东文化强省带来深远的意义。
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陈滢:
弘扬广东文化紧扣历史
广东是“美术大省”,然而过去在宣传工作方面还存在短板,不少外省的专家学者对广东美术界、尤其是近现代部分的成就知之甚少。《南方日报》本次推出的系列报道填补了这一空白。在报道的时候,我建议媒体须平衡读者须在学术性与可读性之间进行平衡,在弘扬广东文化精华、保持趣味性的同时,需要保证素材的准确、真实,不致偏离历史,才能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杨小彦:
报道形式可作多样化尝试
《世纪广东美术家》系列报道,不但需要介绍这些美术大师的生平经历,还应将视野铺开,将他们身后更为复杂的背景呈现出来。这需要媒体与学者之间建立更为全面而紧密的互动:专家学者为媒体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持,确保报道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同时也应鼓励媒体在行文体例上作出更多样化的尝试,以通俗化的语言增强文字的可读性。
■观点
20世纪广东画坛诞生过哪些对中国美术影响深远的艺术家?他们留下了怎样的精神遗产?还有哪些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广东艺术家被人们淡忘?带着这一问题,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以及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研究员蔡涛。
广东美术家是现代美术先行者
梁江认为,广东美术家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先行者,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第一章要从广东写起,这是建立在充分研究基础上的结论。在梳理广东现代美术对中国美术的贡献时,他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段落和板块。
第一阶段,上世纪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美术在中国产生的冲击与回应。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氛围下,广东美术界出现了西化派、传统派、折衷派三足鼎立的格局。“岭南派”出现,“图画研究会”声势显赫,西画引进如火如荼。广东美术这一段落的位置,是在时代潮流和旋涡中心。其代表人物有“二高一陈”、李铁夫、林风眠、丁衍庸、黄般若、冯钢百、关良、梁锡鸿、胡根天、赵兽、黄君璧等。
第二阶段,从1931年日本侵华至新中国建立的近20年间,中国美术思潮的主题是救国救亡和反黑暗。不论何种艺术观点和何种艺术形式,美术家无不投身于时代的主潮中。这一时期的广东美术界人才济济。版画、漫画、油画和国画各领域都出现了重要人物。如黄新波、赖少其、李桦、古元、陈望、廖冰兄、方成、江有生、司徒乔、符罗飞、庞熏琴、李金发、傅天仇等。
第三阶段,解放后30年,中国美术经历到以现实主义手法为政治服务的革命美术时期。这30年中,广东的美术家如胡一川、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潘鹤、赖少其、黄笃维、刘仑、尹积昌等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成就。
百年广东美术史景观将更开阔
蔡涛认为,20世纪广东的“美术革命”是直接与政治革命、思想革命相对应的,美术家们直接将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轨迹也直接投射到美术创作中去。20世纪广东美术家是最早具备现代意识的艺术家,他们最早在艺术中实现了人的尺度的觉醒。从抗战时期司徒乔、符罗飞等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时代动荡之下,广东艺术家在创作中产生了个体灵魂的搅动,这个关于“人”的尺度无比重要。
他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文化,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让中国人意识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必须“开眼看世界”,从整个世界的格局对中国进行定位,这就是一种“现代意识”或“世界意识”。“当高剑父、林风眠带着他们的乡音和传统的价值观走向世界的时候,他们遭遇到文化冲突的激烈程度是我们今天所难以想象的。但也正是出于这种意识,让广东美术家在一百年来引领全国风气之先。”蔡涛说。
他指出,今天在评判广东美术先驱的价值时,需要站在“世界主义”的角度来理解这些人物的思想倾向,也需要让广东重新回到那个汇入世界历史洪流的重要时刻,对这些重要历史人物进行重新评价。“应该说,我们现在对高剑父这样的艺术名人的理解和认识还是很肤浅。但不能排除50年之后,人们对艺术家和作品的评价标准也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随着我们今天对何剑士、符罗飞、谭华牧、司徒乔这些不太知名的艺术家进行持续的史料发掘和研究,广东艺术史的景观将会变得越来越开阔,广东美术和世界的联系也将成为更富魅力的研究主题。”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郭珊 刘长欣 实习生 鲁豇蔚
本版统筹:陈志 李平科 李培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