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9日08:01 来源:南方日报
在如何把“最后一公里”走“实”上,顺德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探求之路。
早上5时许,天还没全亮,顺德北滘西滘村陈伯就已经起床,来到家门口的小公园开始了晨运。就在一年多以前,陈伯早上都不会选择在家门口锻炼,因为公园比较脏乱,不适宜锻炼。
但自去年以来,北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启动机关干部“行走村居”计划,干部们来到基层了解收集问题。在联系西滘的干部努力下,该村的村貌得到迅速改变,让乡亲们生活得更加开心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顺德一直是全国镇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今天,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路上,顺德又当仁不让地擎起了引领的旗帜,他们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不断创新“自选动作”,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在如何把“最后一公里”走“实”上,顺德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探求之路。
整改落实的“实”聚焦“民声”创新“自选动作”
在顺德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顺德整改落实做到了“实”。而要做到“实”需拿出过硬的措施,顺德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错什么改什么的原则,有步骤、有计划地整改。在顺德的各个镇街不仅“规定动作”不走样,还积极聚焦“民声”,根据自身实际创新“自选动作”。
在容桂,该街道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发动党员骨干和年轻干部“洗楼”,通过入户家访,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党群联系。
容桂要求区党代表,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街道驻队干部,机关35岁以下党团青年干部,社区、村“两委”成员和党员骨干,以26个社区、村党代表工作室为依托,深入社会基层建立健全“驻室接访、入户家访、民主合议和公开述职”四项工作制度,树立党员为民办实事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夯实党组织在基层的核心领导地位。
与容桂同为中国制造业大镇的北滘也积极响应,启动机关干部“行走村居”计划。北滘要求参与计划的机关干部以实地行走形式深入了解各村居人文历史、发展情况、存在问题,行走时间要求上半年及下半年每个村居分别一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北滘还亮出“独门绝技”:该镇要求参加人员实地行走时带上相机,用镜头捕捉村居真实面貌,用5至10张图片反映每个村居最美、最差的方面,同时根据走访情况对各村居的发展提出意见及建议。
龙江与均安这两个“近邻”则启动“走千家入万户”行动。龙江要求党代表、机关党员、村居“两委”成员通过一年2次的集中走访,每次活动每名结对党员走访家庭不少于10户。深入基层,走进村居,了解民情,掌握民意,扶贫帮困,化解矛盾。
均安则要求全镇60周岁以下党员参与活动,每名党员至少走访5户群众。在活动期间,均安要求镇机关、事业单位党员走访1000户群众,全镇党员走访1万户群众,并在走访中收集对镇党委、政府工作、作风意见,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解决问题的“实”居民竖起大拇指赞党员“好样的”
通过“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结合,顺德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做到了解决问题的“实”,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毅垣,解决了飞地问题,股份社的收入可增加了不少。”龙江镇麦朗村村民老廖高兴地说。在一次入户中,老廖向前来家访的党员卢毅垣抱怨,村里位于甘竹河对岸约360余亩农耕地,因原有供电变压器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现时农业生产需要,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该耕地供电单位属杏坛镇管辖,超出龙江镇管理范围,不便沟通。”卢毅垣说。收集到这一情况后,卢毅垣立即通过党代表室平台,约请区、镇职能部门举办群众见面会,希望跨镇街、全方位破解此问题。最终经区、镇单位积极协调,困扰麦朗村村民的难题今年得到了解决。卢毅垣说,现在由麦朗股份社将该地通过资产交易平台成功投包出去。合同中也要求承包方自行配置、使用和维护供水、供电及需增加的其他一切配套设施。
“现在,承包方对变压器等有关设施进行了整改、更新,既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又为股份社集体增加收入,我们对此感到十分满意。”老廖说,党员真是能为老百姓干实事。
家住北滘上僚的林伯也感受到了党员们解决问题的“实”。“过去我们村的保洁不是很理想,一直也没得到解决。”去年下半年,林伯突然发现,村里的保洁人员换了一批,村里的卫生环境马上变了样。这让林伯很纳闷,这是谁解决的问题呢?
林伯到村委会一打听,原来是党员张林到村里实地行走时发现了这个问题。
笔者找到张林时,他恰好就在上僚村。他说,自己本来就是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北滘分局的工作人员,他就将“行走村居”计划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这样可以为群众更好地解决问题。”
他告诉笔者,当时他发现问题后,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收到报告后,镇里立即组织村委会书记及主任现场解决问题。”张林告诉笔者,不久之后,上僚就引入了专业的保洁公司,保洁效果提升明显。
现在林伯和张林已经成为了忘年交。“他一个星期要来上僚两三次,看村里有没有问题要解决。”林伯竖起大拇指说,这样的党员是好样的。
服务群众的“实”顺德党员用实际行动赢民心
顺德在推进“最后一公里”如何走“实”上,不仅仅是做到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还更多的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员服务的“实”。这种“实”体现在顺德党员们对群众的真心实意、真情付出,以及在服务群众中办实事、讲实话。
在容桂“洗楼”启动后,容桂党工委书记赖雪晖以普通党员身份多次前往居民家中家访。
“对街道发展有什么意见或自己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说。”在一次家访中,赖雪晖来到细滘社区,对今年67岁的居民老梁进行家访。对于赖雪晖的到来,老梁很高兴,在将近1个小时的谈话当中,老梁将自己对社区发展的建议“一篓子”全部倒了出来。
在认真听取老梁的意见后,赖雪晖与老梁交流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建设细滘社区的新思路,并向老梁征集建议。老梁当场感叹,这真的是很实在的沟通,书记把现在能做到的和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都和自己开诚布公地进行了交流。“这种不说大话、空话的沟通,让我感受到了真心实意。”
容桂党员的这种真情付出,也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反馈。千亿大镇容桂同时也是选举大镇,该街道共有26个村居,18周岁以上符合资格的参选居村民近17万,占顺德91万选民的近两成。但容桂从去年12月11日召开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开始计算,仅用一个多月就完成了选举工作。
当容桂党员们的“洗楼”举措得到群众广泛赞誉之时,在北滘,机关干部在“行走村居”计划中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点点滴滴中体现出对群众的真情实感。
今年到目前为止,北滘17个党政人大领导、65个副职以上干部带头,带动机关干部开展行走村居活动1132人次,共收集村居发展意见建议400余条。
“我们在收集问题意见的时候都会明明白白向群众说清楚,问题一定会限时办结回复,不会拖欠。”北滘镇委书记冼阳福说,对于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他们当即会通知村居进行解决。对于其他相对复杂些的问题,他们会利用党代表工作室平台,将分类梳理好的问题反馈至镇街乃至区级各职能办局,推进各责任单位跟进处理,限期处理办结回复,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撰文:刘嘉麟 高绮桦
摄影:戴嘉信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