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文化繁荣 文化软实力推动连州加快发展

2014年06月18日08:1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文化繁荣 文化软实力推动连州加快发展

  作为连州文化的品牌,摄影年展吸引了人气聚集了财气,实现了文化软实力推动连州快发展。 吴吕明 摄

连州图书馆晋升“国家一级馆”。 黄津 摄

文化广场成为连州群众娱乐休闲的好去所。 曾亮超 摄

刘禹锡文化馆等“三馆三园”夯实连州文化产业根基。 张仁敏 摄

2006年连州被授予“中国摄影之城”称号。 黄津 摄

舞马鹿等4个民俗活动列入省非遗。 黄津 摄

连州是“全国写生基地”。

  黄世康 摄

  ●文 南方日报记者黄津 林晓琼 连州视窗记者 黄世康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摄影之城、全国写生基地、图书馆晋升国家一级馆……一个个响亮的名片,见证了连州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建市以来,连州推进“大文化”建设,延续连州历史文脉,精心打造“文化连州”形象,形成了以“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品牌,提速文化产业发展,促文化软实力转化为能带来真金白银的“硬实力”,把连州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经济发展优势转变,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连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数据为证。2005年举办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以来,吸引超过100万人次的专家、学者、摄影师和游客参与,期间招商引资超过40亿元;以旅游彰显文化底蕴,用文化包装独特旅游,文化旅游跃上新台阶,2013年接待游客668万人次,比建市前增长200多倍;依托“中国长寿之乡”品牌,通过挖掘长寿文化举办了3届菜心节,吸引35亿多元资金发展特色农业,在“文化惠民”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当前,连州正全力在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进程中探索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以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以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为关键,实现与文化政策和文化市场的双向对接,构建以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为核心的“三馆三园”(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陈列馆、刘禹锡纪念馆、抗战历史陈列馆和连州过山瑶文化园、燕喜文化园、福山文化园)文化发展大格局,到2020年形成与连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水平,建设成为区域文化中心、山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创新区和示范区。

  “南有连州,北有平遥”

  通过摄影年展,连州成功示范了一条通往全球化的文化路径,实现了文化与经济、专业与市场共赢的高层次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如今在中国说起摄影展,连州是绕不开的话题。2004年,时值清连公路路况受损严重,连州因道路之困发展受阻。那时去珠三角招商,说起连州,别人只知“连县”而不知“连州”,知名度很低。

  如何寻找一个平台,打响连州城市名片,助力当地快速发展?摄影年展成为一个突破口。2005年,连州成功举办首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开创了山区县举办国际盛事的先例。举办九届以来,推出摄影作品展1000多个,展出3万多幅作品。2006年连州被授予“中国摄影之城”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也被列入广东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作为重点文化项目进行建设。

  据不完成全统计,摄影年展举办9届,吸引超过100万人次的专家、学者、摄影师和游客参与,期间招商引资超过40亿元;2013年接待游客668万人次,比建市当年增长200多倍,真正实现了“经济文化双丰收”。

  在艺术创作方面,“全国写生基地”于2010年12月正式挂牌,力争把连州建设成为继北京798、宋庄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美术创作、收藏、交易基地。

  “三馆三园”夯实文化产业根基

  大力实施文化品牌带动战略,致力建设成为区域文化中心、山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创新区和示范区

  连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西汉初(公元前206年)置桂阳县,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建州,称连州。连州2000多年前便有了历史记载,历代众多文化先贤都在连州留下了诗文、踪迹,使连州成为岭南最早的文化之州。

  其中刘禹锡在连州任刺史近5年,广施仁政,重教兴学,教化州民,大振了连州的文风,为唐宋时期的连州享誉“连州科弟甲通省”打下了基础。刘禹锡本人在连州写下诗文近百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建市以来,连州市委、市政府在着力推进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实施文化品牌带动战略,提出了建设“文化连州”的理念,把连州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着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随着投资1100多万元兴建的“中国刘禹锡纪念馆”落成,开办抗战历史文化陈列馆和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陈列馆,连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呼之欲出。连州将逐步构建以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为核心的“三馆三园”(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陈列馆、刘禹锡纪念馆、抗战历史陈列馆和连州过山瑶文化园、燕喜文化园、福山文化园)文化发展大格局,建设成为区域文化中心、山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创新区和示范区。

  创新体制与市场对接

  以旅游彰显文化底蕴,用文化包装独特旅游,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连州市委、市政府大胆改革文化体制,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资源整合为关键,力求实现与政策、市场对接,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连州市广播电视台原来因历史原因背负经济债务包袱,为此连州以体制创新为切入点,通过经营体制改革推进“网台分离”,促成与广东南方银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合作。现在该台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实现了数字化转换,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以及机房建设成效显著,惠及了广大群众。

  体制创新还体现在文化部门“大部制”上。连州是省定位的粤北旅游中心城市,为谋求文化与旅游发展双赢,连州大胆创新,把连州市文广新局与旅游局合并,组成新的“连州文体旅游局”,实现与政策、市场对接,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双丰收。

  2014年1月23日,由连州市委与南方日报社合办的《南方日报·连州视窗》正式创刊,这标志着连州的新闻宣传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是连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新举措。

  城小名人多 岭南第一州

  作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的连州,其人文底蕴之深远,历史文化之厚重,历来为世人称道。梳理历史不难发现,从唐宋的“科第甲通省”,到战时的“小广州”,以至目前的“中国摄影之城”,文化是贯穿始终的脉络。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前来调研时,评价连州“城小名人多,岭南第一州”。

  连州文化源于中原,开化于两汉,兴盛于唐宋,繁荣于后世。秦汉时期,先是秦军开辟沟通五岭的顺头岭古道,后来东汉大司农郑宏开通骑田岭古道,带来了中原的文治武功。建于南北朝的慧光塔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文豪韩愈作记的燕喜亭,历经唐风宋雨,现在仍然古朴典雅;大云洞摩岩石刻、燕喜山石刻名胜,无不凸显了连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人刘禹锡、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南宋宰相张浚、学者张轼等许多迁客骚人都在连州留下了诗文、踪迹;唐代至清代连州共建书院10间,培养了大量人才。晚唐出了连州第一位进士刘瞻,官至宰相;诗人孟宾于少年时即赋诗百首,《全唐诗》收录其十首。北宋年间,广东出了127名进士,其中连州占48名,其中唐静、唐元和唐炎祖孙三代进士,陈铨、陈铸则兄弟同科,为连州赢得“科弟甲通省”之美誉。

  悠久深厚的连州文化,还孕育了丰富多彩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和工艺。连州舞马鹿、瑶族布袋木狮舞、大神会、洗佛节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荣誉

  全国写生基地

  中国摄影之城

  广东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一级馆——连州图书馆;

  省级非遗保护项目(4个)

  故事会

  曹春生:

  市民捕捉到了文化商机

  从建市之初简陋的文化馆到如今的国家一级文化馆,从农民稻谷自产自销到如今打造“长寿”品牌大米热销珠三角,从群众缺乏休闲娱乐去处到如今建有10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连州刘禹锡文化馆馆长曹春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向记者描绘了连州文化建设20年来发生的巨变。

  曹春生告诉记者,建市以来,连州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文化基础设施的改善。建市以来,连州先是建了博物馆,2003年又相继建了文化馆和图书馆。“连州‘三馆’成为粤北山城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广东省县级市最漂亮的‘三馆’建筑” 。

  “现在,你想在连州找个文化活动的场所相当容易。可是搁在20年前却不容易。”曹春生说,建市之初,连州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单一,只有看电影等一些比较普通的娱乐方式。现在,除了数字电视、网络科技外,连州还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建设刘禹锡纪念馆、燕喜文化园、过山瑶文化园和文化广场,民间活跃着舞狮、秧歌、扇子舞、腰鼓队、太极拳、健身操等文艺分子,文化生活相比以往大为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连州人还将特有的文化理念注入到饮食中,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他介绍,沙坊村开山祖是五代楚水部员外郎石文德,因写挽歌“月沉湘浦冷,花谢汉宫秋”被楚王敬重,进而被封为水部员外郎,故居被封为“儒林坊”。“之后,沙坊人为久煮不糊、滑嫩爽口的沙坊粉注册品牌,叫‘儒林坊’沙坊粉,销量和价格大为提高”。

  如今,连州的不少企业老板都能从连州的传统文化中捕捉到商机,进而通过创品牌等方式,让产品更具特色和群众基础。“现在连州出产有‘廖冲茶’、‘长寿米’等,透过这些产品品牌,我们可以看到连州市民的文化意识在不断提高。”曹春生说。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