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顺德陪审员与法官“同审同权”

2014年06月18日08:03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顺德陪审员与法官“同审同权”

陪审员在参加一起案件审理。

  人民陪审员制度由来已久,但基层司法中“陪而不审”、制度空转的现象也一直存在。去年8月,广东省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开始推行,新一轮的选任计划是否能缓解基层司法的审判力量不足,而增强司法民主,提升司法透明度的初衷又是否能够实现。

  对此,顺德区法院院长何树志看法是,为陪审员提供可以发挥其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的平台,才是焕发人民陪审制度价值的关键。

  专业陪审员给法院派“红利”

  从2010年开始,顺德法院已连续4年收案数过3万,一线法官人均办案超300件,成为全国最繁忙的基层法院之一。

  按照广东省高院的方案,顺德法院可按照现有法官人数的2倍增补陪审员,届时陪审员的人数可增至350名。

  陪审员人数增加了,“案多人少”的问题是否就会迎刃而解,从以往的审判经验来看,以陪审员来解决审判力量不足的问题收效不大,往往因为庭审排期时间难统一等问题,间接影响了审判效率,对此,顺德法院党组也有着清晰的认识。

  “‘倍增计划’不是给审判力量派‘红包’”,何树志认为,陪审员基数的增加,为法院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但要真正发挥陪审员的作用,还要打破传统思维,多在相关制度设计上下工夫。

  在选任后的培训中,顺德法院除向以往对陪审员进行法律常识的培训外,还增加了逻辑、裁判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侧重对陪审员法律思维的启发,如何根据现有证据材料推理法律事实,如何运用生活和工作经验做出对事实的判断等都成为陪审员课堂上热烈讨论的问题。

  陪审员刘诏书是联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信息管理中心总监,从事企业信息化技术与管理工作。自担任顺德法院人民陪审员以来,他没想到,自己特殊的专业背景也能在司法中发挥大作用,数次帮法官解决难题。

  在一起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中,原告认为,被告陈某、黄某、张某曾在原告技术部担任工程师,三人在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窃取了原告的软件源代码、客户数据库等商业秘密。三被告离职后,利用从原告处获取的商业秘密设立了被告某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原告相同的软件产品,由此将被告陈某、黄某、张某和某华公司告到法院。同时,原告向法院提交了证据保全申请,要求法院将被告公司的涉案源代码固定下来,防止被告篡改、销毁证据。

  然而“源代码”是什么,“源代码”有没有可能成为商业秘密,什么样的保全方案能顺利保全到涉案源代码?这么专业的计算机术语让缺乏理工科背景的法官犯难了。

  庆幸的是,本案的难点恰恰撞到了陪审员刘诏书的专业“枪口”上。他解释,源代码是一种计算机语言指令,原告要求保全的软件源代码,一般储存在企业技术部的电脑上,找到后将源代码复制一份即可完成保全措施。

  得到陪审员的技术支持,法官的难题迎刃而解。保全当天,通过技术手段,很快锁定了被告公司技术部的几台电脑及公司主机,找到涉案源代码,顺利完成证据保全。

  为了将陪审员的这种专业优势发挥到极致,顺德法院将在册陪审员根据所在区域、行业、专长等要素分类,建立了陪审员专业特长信息库。一般的案件随机抽取陪审员参审,涉及特定行业、特定专长的案件如涉及家事、未成年人、劳动争议等案件,则在特定范围内抽取,以优化合议庭的组成结构,补充法官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

  据介绍,在顺德法院的陪审员队伍中,具有金融、知识产权等专业背景的专家陪审员就有14名,这些专家陪审员在知产案件的技术比对、具体金融业务规则解析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拿陪审员当法律专业科班出身的法官来用那不现实,但是对于事实的判断,尤其是一些涉及到专业领域的问题,陪审员往往更有优势。”顺德法院政工科科长李红说。

  《办法》出台保证“同审同权”

  “梁某,一会儿你敢不敢和同案犯对质?”新任陪审员周雄在审理一未成年人盗窃犯罪时,被告人梁某一直声称自己不在现场,但据他观察,被告人是在说谎,遂发出上述讯问。

  周雄在法庭上的“大胆”发问,一是来自于做义工时与失足青少年打交道的经历,“对他们的心理有一定了解。”二是得益于庭前法官对他的指导和启发,让他在庭审参与中更“大胆”,更积极。

  在周雄的讯问下,梁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没有再做辩解,最终,这起未成年人团伙盗窃案以被告全部认罪告终。

  据有关资料显示,有学者专门就陪审员参与庭审情况做过实证分析,以某网站庭审直播的292起刑事案件视频作为对象,在有陪审员参与的177起案件中,陪审员在法庭上提问的不足2%,近70%的陪审员在法庭上与审判长“零交流”,陪审员成了法庭上“摆设”,“陪而不审”成了陪审制度中的常态。

  虽然并不排除案件事实简单,不存在太大争议的情形,但陪审员对庭审乃至合议的参与度低,导致司法民主流于形式,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究其原因,顺德法院调研认为,陪审员不发表意见,有陪审员自身的原因,也有法院在陪审员管理工作中的疏漏,最主要的还是缺少了陪审员应如何履职的制度导向。

  为此,在此轮选任中,顺德法院将保证陪审员与法官“同审同权”,作为落实陪审制度机制创新的重点,先后出台了《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等规定,保证陪审员在案件审理中充分行使权利,也督促陪审员在审判中积极发挥作用。

  “参与审判活动权、独立表决权、批评建议权”是《办法》赋予陪审员三大权利。具体细化到条文就是,陪审员在参加合议庭审判案件时,可以在开庭前3日内查阅案卷材料,可以参加案件的调查、调解、庭审、评议和判决等各项审判活动;参加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行使表决权;发现审判程序违法,或者审判人员有违反审判纪律、枉法裁判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或者建议。

  在“赋权”的同时,规定中也对陪审员履职的相关责任做了必要规定,如工作纪律、廉政要求、回避事项等,对于怠于发挥陪审作用的陪审员的去职办法也予以明确,从责任和权利两个方面对陪审工作予以规范,从而保证陪审员在案件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

  而为了抓好制度的落实,顺德法院也在陪审员的管理上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管理和考核体系,日常的审判活动由院审管办负总责,各业务庭协助做好陪审员参审的具体事务安排,并予以考勤、登记,年终则由院政工科组织考评,并根据情况予以奖惩,从而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制度和管理的双重作用下,据统计,截至5月,在该院新任138名陪审员参与审理的1719件案件中,陪审员出勤合格率达100%,80%以上的案件陪审员会主动要求庭前查阅案卷资料,从而保证了参审质量。

  海选138名陪审员中有打工妹

  选任之初,为了破除本地人和退休干部或老师两个群体易成为“陪审专业户”的印象,选任中,顺德法院既不做地域限制,也不做职业要求,力争将司法民主做到“最大化”。

  在最终海选出来的138人里,职业背景堪称多样,固定职业中既有政府公务员,也有刚来顺德的打工妹,而家庭主妇、村民等自由职业者也占一定比例,达到10%左右。

  李红坦言,一开始对如此“不设限”的选任也有顾虑,审判秘密如何保守,是否会传播有关法院的不实言论等,都成为她和同事们担心的问题。

  然而,打铁还需自身硬,“改革陪审员制度,就是要通过深化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开,一方面以公开促公正,内强素质,一方面以公开赢公信,外树形象”何树志在该院陪审员工作改革小组讨论会上便提出,要先有自信,才能赢得公信。

  诚然,在这种开放包容的心态之下,不但陪审员违反审判纪律的事没有发生,反而有额外收获,而法官与群众的距离也在悄然拉近。

  “我以前没到过法院,以为法官坐台问案,很威风、很轻松。真正接触审判之后才知道法官为了这个职业要付出很多。”参审加过3起案件的陪审员胡慧敏告诉笔者,法官除了开庭以外,为了查清事实,庭下往往还要调查、找资料等做大量工作,而因为审限和案件压力,法官经常要加班,有一次,她结束案件的审理和合议时已经中午12点半了,由于下午还有案件,她在法官办公室午休,见到法官匆匆吃完饭,还要加班写判决书,她十分感慨。

  而陪审员对审判工作的热情也让法官收获了一份感动。未成年人案件的陪审员周雄不但积极参与案件的审理,还利用自己参与挽救失足青少年的社会工作经验,主动承担起了少年犯的庭外帮教工作,“他做得很专业,效果很好,同时也确实为法官分了忧。”法官幸金球说。

  “一方面,优秀陪审员是优秀法官的催化剂,通过陪审过程中的监督,法官会更自律,同时,这种对司法过程的深度参与,也让公众更了解司法、更信任司法”何树志对陪审员产生的积极效应十分有信心。

  专题文图 唐梦 孙楠 廖冰寒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