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谈“一国两制”白皮书

为香港政制发展重申原则明确底线(“一国两制”白皮书·权威解读)

本报记者 王 尧

2014年06月14日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的发表,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一国两制”提出以来,中央政府第一次以白皮书的形式重申、明确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把回归17年来中央对香港的各种关心支持以及“一国两制”实践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系统总结,并对中央依法享有的权力进行了梳理归纳。参与白皮书起草工作的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认为,这么全面系统的整理总结是以前没有过的,这是白皮书的一大亮点。

  “此时发表白皮书的意义在于,为香港政制发展重申了原则,划出了底线,指明了方向。白皮书明确了关于香港政制发展的讨论不是没有边际的,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早已明确了原则底线,这些都是必须遵守的。”王振民说,香港面临着有史以来最重大的政治变革,即实现2017年行政长官的普选。怎么实现普选?实行什么样的普选?在香港社会和内地学界都有很多争论。白皮书的发表,一方面是回顾总结“一国两制”成功的经验,概括了中央对香港的各种支持、扶植措施;另一方面也是对“一国两制”基本原则再次进行明确,重申了一些重要原则立场,为普选指出方向。白皮书明确指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有法定的界限和标准的,这就是邓小平所强调的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对国家效忠是从政者必须遵循的基本政治伦理。

  “白皮书再次重申了中央对香港发展民主、实行普选的坚定信心和决心。”王振民指出,香港实行普选本来就是中央主动决定的,并不是被动的,也不是如某些人所说是他们争来的。当年起草基本法,决定香港将来要实行普选的时候,香港很多政党还不存在,谈何争取普选?谈何要把某些政党及其候选人筛选掉?如果中央不想让香港实现普选,又何必写到基本法里呢?既然写在基本法里,就说明中央是希望、追求香港实现普选的,中央的决心毋庸置疑。香港回归以后,中央为香港实行普选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从2004年开始,多次为此进行协商讨论,人大常委会几次做出释法和决定。

  “可以说,过去十几年,中央一方面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一方面积极推动香港民主往前发展,这是中央对港政策的两条主轴。中央为推动香港民主发展所做的工作和表现出的诚意,我相信大部分香港市民是看得见的,是能够感受到的。”王振民说。

  “‘一国两制’是一项开创性事业,对中央来说是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对香港和香港同胞来说是重大历史转折。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的同时,‘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也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香港社会还有一些人没有完全适应这一重大历史转折,特别是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和基本法有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对白皮书中的这段话,王振民进行了生动的解读:“大家的心态要改变,要认清一个现实,香港跟国家的关系,不会因为个人的情感和好恶而改变。我们不可能选择历史和父母,香港也不可能选择祖国,把自己搬到别的地方去,归别的国家管。香港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是国家。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之下的一个地区,香港已经享有了有史以来所有国家之下的一个地区所能享有的最大程度的自治了,尽管不可能是完全自治,也不应该是完全自治,但是该给的都给了。香港应该理解、接受国家通过基本法和人大决定设定的必要的原则和底线。”

  “香港和内地是命运共同体。未来希望香港能够更好地与内地相处,共同发展。香港市场小,国际市场又复杂。香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市场资源在哪里?在内地。13亿人的市场,就是香港的市场,祖国就是香港的主场。眼光不要只放在港岛、中环这些狭小的地方,要放眼全中国,有更大视野,有家国情怀,在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为香港寻找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王振民说。

  最后,王振民寄语香港和内地民众:“最近,两地民间交往中产生了许多矛盾,双方都有一些不满和怨言。其实,无论香港人还是内地人,要多看对方的优点长处。要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共同塑造好负责任大国的整体国民形象。”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14日 04 版)
(责编:高雷、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