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的悲剧何时了?

如果明天

2014年06月05日17: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又是一年就业季。这个夏天,人数创历史新高的727万大学毕业生,再度让“就业难”成为中国社会的热话题。不少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的性别歧视,就业率明显低于男生。(据中新网)

其实,女生在就业中遭遇的性别歧视不是近年才有。在近期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指出,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3年6月对21个省份3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男性初次就业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初次就业率(77.3%)高出女性(65.9%)11.4个百分点。

一些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明目张胆地提出诸如“只限男生”或“男生优先”的字眼,直截了当地把女生拒之门外;还有一些则采取了阳奉阴违的办法,表面上一视同仁,不论男女,求职简历来者不拒,但在面试通知时却是有男无女;还有一些会暗地里刻意提高女生录用标准,让女生不自觉地退出竞争。女大学生就这样有意或无意地被用人单位进行职业上的分流、隔离或封锁。“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成为很多单位招人用人的潜规则。

更严重的是,性别歧视不仅仅体现在就业机会上,更体现在职业待遇、发展机会上。女大学生虽然入了企业的门,却没有享受到和男生同样的待遇,没有得到和男生同样多的发展机遇,遭遇了更让人心寒的歧视。这些非但会给女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面影响,还可能助长“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正如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在今年两会期间指出的,“就业性别歧视不仅造成人才资源巨大浪费和畸形发展,而且桎梏女性的人生选择和梦想追求。它跨越学历、年龄、家庭和经济背景,在无声无息中侵蚀着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到整个社会机体的健康运行。”

这种性别歧视让人气愤,可是静下来想一想,企业追求商业利益有什么错?企业没错。由于女性生理特征而带来用人单位的高劳动成本,使得用人单位出于预期利益和用人成本的考量,往往在招聘中更加倾向男性。女职工婚假、产假、哺乳假,还有老人、孩子生病需要请假照顾,工作一年内几乎不能全身心投入;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更是让性别门槛再次悄然抬高。

女从业者有什么错?他们也没有错。既要照顾家人又要挣钱养家,他们本已“压力山大”。女生在诸如建筑、电子、经贸等行业的确有其弱势,但弱势不能统统视为歧视。应该看到,在越来越细分化的行业分工中,“穆桂英”自有“武大郎们”甚至“武松们”不具备的优势,如语言表达能力更出色,考虑问题更周全细致等等,性别本身就是差距。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刻不容缓。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女性性别歧视需要多方“出力”。一是社会要加大宣传性别文化的观念,树立公平的竞争意识,对女大学生工作能力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二是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唯才是举,给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三是政府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平等的就业制度,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权利。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女大学生要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加强自身素质培养,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以优秀的表现证明自身的价值。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