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泽瑞
1938年,毛泽东在抗大、陕公的讲演中多次提到,青年来延安参加抗战救国,除了要学习坚定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还要摒弃升官发财的观念。那时候,国民党一个县长每月280元钱,而共产党最高不过5元钱,但是,他们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条件异常艰苦的延安,不退缩、不回头,闯出了一条爱国救亡之路。
建国前夕,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骄傲自满情绪和升官发财思想,及时向全党发出“不做李自成”的警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坚决反对干部特殊化、拿高薪。他说:“有一位将军主张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我告诉他,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出政治、出模范。现在,新中国成立了,艰苦奋斗更不能丢”。
可以说,升官发财长期存在于国人传统观念之中,从孔子“学而优则仕”,到如今的雅安常务副市长蒲忠耗资两千万建青云梯,高官厚禄从来就是一些人的人生理想。为了升官发财,一些党员干部违背了党的宗旨,侵害了群众利益,玷污了党纪国法,破坏了干群“鱼水情”。对此,笔者认为,党员干部应淡看“升官”,抛弃“发财”,弘扬“美德”,做人民的好干部。
要淡看“升官”。“官”是权力的象征,是人民给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领路人、带头者。党员干部要淡化“官念”,将心事用在为人民服务上,为群众去干实事、解民难、谋利益,用群众的满意赢得为官的口碑。
要抛弃“发财”。我党著名领导人方志敏从事革命事业十余年,经手的钱财数以万计,在被国民党士兵抓捕时,身上只有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党员干部要向方志敏学习,将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切不可紧盯个人私利,更不能有“发财”之念。
要弘扬“美德”。毛泽东曾说:“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党员干部要摒弃升官发财观念,端正思想、弘扬美德,认真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做“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