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认知统一战线>>中国民主党派

关于运用市场机制 推进中小企业污染治理的建议

2014年04月25日13:43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

原标题:关于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中小企业污染治理的建议

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其污染排放也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工业污染来源,其污染治理就成为监管的重点。而中小企业污染治理问题,成为改革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即工业企业自己治理污染并承担治理成本。但这种自扫门前雪、各自为战的治污政策在中小企业实施难度很大,存在着很多困难:

首先,没有考虑到污染治理的边际成本。这一政策对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大企业基本是适用的,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则存在着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大企业规模较大,资金实力雄厚,技术、设备先进,虽然也有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但治理情况相对较好。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实力较弱,难以独自承担耗资巨大的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即使建成,也难以承受高额运营成本。

其次,在中小企业中,国有企业数量较少,大多数为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乡镇企业。在与经济利益相冲突时,个体私营企业治理污染的动力不足,措施不力。

再次,由于中小企业面广量大,政府很难进行有效监管。有的地方由政府建设污染治理工程,把污水收集起来,集中处理,统一排放,但由于收集污水的管网设施不配套,特别是政府统包统揽,财政不堪重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针对中小企业污染问题,我们建议走市场化治污之路,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中小企业污染治理。

第一,通盘考虑,建立统一的集约化区域治污机制。建议把市、县两级的污水治理统一起来考虑,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建设截污干管、支线管网等配套设施,使市区和县大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进入统一的排污管网,再由市、县共建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体现规模化和集约化,从而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第二,明确投资主体,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投入机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政府融资。就是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政府国债、政府担保银行贷款、国有公司参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建设污染治理设施。设施建成后按企业模式进行运营管理。二是政府引导,民间投资。政府通过给予投资者一定政策优惠,如特许污染处理企业按照处理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向排污企业收取污水处理费,承诺在每天进厂污水少于收支效益平衡点一定额度时给予补贴,许以一定期限特许经营权等,以及土地价格等方面的优惠,吸引民间资金。三是政府资助,民间投资。政府以某种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降低污染治理项目的投资风险,吸引民间投资。四是民间集资。对乡镇规划的特色工业园区,政府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由已经或准备入园的排污企业集资入股,组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第三,企业化管理,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无论政府融资,还是民间投资,项目建成后,都实行企业化管理。政府融资的,环保设施建成后,交项目公司按企业模式进行运营管理。民间投资的,投资方一般与政府签订特许经营承包合同,或者采取BOT方式,建成后交给专业运营商运营。政府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和治污企业“补偿成本、保本微利”的原则,建立较为合理的收费价格体系。环保设施由专业公司或运营商负责运营管理,加上合理的收费、良好的回报,及必要情况下的政府补贴,保证建成设施的正常运营。

第四,强化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政府进一步强化监管,确保市场化治污健康长远发展。一方面政府督促治污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运作机制,加强对治污企业的监管,确保污水、垃圾焚烧产生的污染物等全部达标排放;另一方面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督,加大对超标排污、偷排偷放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治污企业的合理利益,促进环境保护。

第五,政府应为推进市场化治理污染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从而确保治污设施和企业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我运行,自我发展。

注:该提案得到国家环保总局的答复。

分享到:
(责编: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