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文明
2014年04月18日08: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仍在开行的列车和蜿蜒的米轨,见证了百年岁月的沧桑。 |
随着2014年底即将通车的蒙(自)河(口)线准轨铁路开通,拥有110年历史的滇越铁路将完成其历史使命。由于轨道宽度只有1000毫米,当年由法国人修建的滇越铁路又称米轨铁路。如今,这条国内最后尚在运营的米轨铁路将何去何从?铁路“活化石”如何退而不休?记者沿着米轨,进行了实地探访。
——编 者
紧迫
基本丧失运输价值,转型迫在眉睫
山腰,滇越铁路上的一个边境火车站,高峰时年运输量达到75.2万吨。但今年以来,经过山腰站的米轨运输线每两三天才有一对列车开行。“2014年底蒙(自)河(口)铁路开通后,我们将转战准轨铁路。”昆明铁路局山腰站站长李建憧憬着未来。
“由于运量小、速度慢,米轨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客货运需要。”昆明铁路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米轨轨道比1435毫米的准轨轨道要窄不少,由于相关轨道和机车配件国内都已停产,米轨列车运营只能勉力维持。
事实上,早在2005年,米轨线的客运就已经基本停止,仅保留了昆明到王家营一段42公里的铁路通勤车在运营,票价仅为2.5元,乘坐者大多是铁路职工。
“货运收入还抵不过维护费用,运输安全风险也极大,米轨的运输价值已经基本丧失。”该工作人员说。记者在腊哈地车站看到,由于长期无车行驶,不少轨道已锈迹斑驳。
而在曾经的“东方小香港”碧色寨,云南省第一家酒吧已经看不到踪迹,当年的碧色寨建设指挥部,已经成为危房。车站的一间房子已看不见房顶,瓦片不见踪影。蒙自市旅游局副局长王雪松说,瓦片堆放在碧色寨大通公司旧址院内,“为了保存这些建筑材料,为接下来的修复做准备,只能暂放在这里。”而那些无人居住的房子,多数已年久失修、倒塌破败。
即便如此,记者在碧色寨短短的一个小时,就有四五批游客前来游玩。“去年国庆期间,车都没处停。”王雪松说。“沿途实在太漂亮了,米轨停了可惜。”曾经在米轨担任乘务员多年的李焱说。
米轨转型,已迫在眉睫。
优势
沿线保存如此完好的近代工业建筑群遗址,非常罕见
米轨转型有着先天的优势。它的修建,客观上促进了整个云南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开放。在沿线地区,不少地方以铁路直接命名,像429村,指的就是距离昆明429公里的一个村落。“在米轨沿线地区,一斤指的是一公斤,米轨沿线的居民很早就开始刷牙、爱喝红酒。”李焱说。
在碧色寨,法国人当年栽种的百年香樟树仍然枝繁叶茂。“铁路东边是法式建筑,西边是中式、美式建筑,据统计,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有86处,其中有11处属于国家级文物。”王雪松说,保存如此完好的近代工业建筑群遗址,在全国非常罕见。曾经的美孚石油公司旧址、云南最大的民族企业大通公司、唯一有完整主权的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的起点,都集中在碧色寨。
经历上百年、距离地面上百米、连一个铆钉都没有换过的人字桥下,当地已经铺设了观景小道。记者到达时,两名护路工正在为人字桥刷油漆防腐。而在通往人字桥的山谷,小溪流淌,蜂蝶环绕。据李焱介绍,当地政府甚至将周围少数民族群众的移民搬迁点选在了人字桥附近,“吃喝住宿游玩都有了去处。”
沿米轨铁路一路南下,经过中国边境城市河口后可以一直到达越南老街、海防。在河口越南街,来自越南的各式商品琳琅满目,早上河口边防的升国旗仪式和开关瞬间,更是吸引了各路游客。
曾经徒步走过米轨全程的铁路职工桂涛说,对徒步爱好者来说,米轨铁路是一条绝佳的线路。
转型
开发的最大难题是产权,首先得进行资产评估
事实上,各方都已经着手对这一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昆明铁路局专门成立了米轨开发办公室,蒙自市也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
据资料显示,目前昆明到宜良段、芷村到腊哈地段的旅游开发线路已经在着手规划,碧色寨的开发也已经和蒙自市接洽。“碧色寨对于蒙自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资产,更是这个城市的根和文脉。”蒙自市委宣传部部长和涛说,即便赔钱,蒙自也愿意保护碧色寨。
据估算,要完成整个碧色寨古建筑的维修保护和当地居民搬迁,至少需要2.5亿元。但最困难的却不是资金缺乏。“我们可以去争取文物保护资金,也可以吸引社会资金。”蒙自市市长张智俊说。
难题主要在于产权。据蒙自市旅游文化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孔凡玮介绍,虽然碧色寨已移交蒙自市管理,但不少建筑的产权仍然归铁路部门。
米轨旅游开发离不开铁路部门的维护管理。“安全运营还得靠铁路。”孔凡玮说,“但要进行旅游开发,需要更多的制度体制创新,当前首要的便是产权要清晰。”
对目前已经企业化运营的铁路系统来说,已经很难有资金投入到米轨运营中了。“要进行旅游开发,铁路部门给出的一次性维护预算是3700多万元,而运营后,每公里每年维护费大概在6万元左右,碧色寨到芷村一段每年也需要150万元。”孔凡玮说,如果要进行整体旅游开发,就涉及产权问题,每家占多少股份?这首先需要做出双方都认可的资产评估。
“先做好碧色寨到芷村这一段,以后条件成熟,希望能把蒙自到河口的旅游线路也开发出来。”张智俊说。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18日 12 版)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