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副科病”可以有但不可乱投医

旗峰论剑

2014年04月17日15: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有研究表明,从科员到县处级干部的升迁比例仅为4.4%,从县处级升迁为厅局级的比例更是低至1%。目前全国约有省部级现职官员3000人,估算公务员队伍中能晋升到省部级的比例仅为万分之四。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在“金字塔”的底层燃烧着青春与激情,有的人工作几十年还是副科长,自嘲患上了“副科病”。(据4月15日《瞭望》新闻周刊)

这种自嘲,表达的是有些副科级干部特别是基层的副科干部,因为正科级或更高级别的职位有限,拼搏多年,原地踏步,“更上一层楼”却是空中楼阁,遭遇了“副科”这个无形天花板,因而形成了上进心受阻、积极性受挫等“病态”。

其实,在“金字塔”法则下,仕途坎坷,越往上越窄、越挤,由古至今,概莫能外。在现代国家治理模式下,大部分基层公务员是在办事员和科员两个级别上走完全部仕途的,约九成公务员是科级以下干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即便如此,许多干部依然趋之若鹜、孜孜以求。

究其原因,干部渴望干事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应该是其中一个方面。但是,也必须看到,“官本位”思想作祟、“权力寻租”个案引诱等因素亦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是前者,这个“副科病”,其实就是这些“副科”干部进步无望的“心病”而已,其情可悯,情有可原。如果是后者,则是可怕的“沉疴痼疾”,当须下猛药。

有病,固然不可讳疾忌医,但是,病急乱投医亦不可。现在,有些地方党委、政府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或打着“以人为本、关心基层”的“温情牌”,或高举“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特色牌”,有的对“副科病”干部进行没有依据的“高配”;有的擅自设置“书记助理”等职务名称提拔干部;有的无原则地增加“副秘书长”等副职职数,等等,还美其名曰:“我们找到了治副科病的有效药方。”

表面上看,“副科病”似乎治好了。但是,由此引发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虚胖乏力”病,政出多门、互相扯皮的“气血不调”病,尤其是出现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虚火”病,等等,则更加让人揪心和痛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个剃头匠,手艺极差,给人剃头时,每剃一刀,就划伤一块头皮,只好用一个手指按住。不久伤口多了,无法按住。不免恼怒:原来剃头这样难,我是千手观音就好了。其实,能力不济、技艺不精,即使有一千只手也解决不了问题。与其乱增加职数、乱设职位治理“副科病”,不如着手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真正解决干部的出路问题。

例如,科学划分各级政府事权,使基层政府侧重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真正为基层干部“减负”;建立多层级多元化的物质待遇激励机制,增强公务员工作动力;探索制定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优化干部晋升体系,拓宽基层干部发展空间,等等。

总之,“副科病”的存在并非一朝一夕,治理此“病”亦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逐步深化改革,将其稳妥、有效地消解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行动中。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