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新贯通的独龙江公路隧道穿越高黎贡山

热点解读:独龙族告别半年大雪封山

杨文明 李雅蓉 陈鸿圣

2014年04月11日08: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4月10日13时28分,随着独龙江公路隧道一标段最后一爆的轰然巨响,全长6.68公里的独龙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贯通。

这标志着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将彻底告别一年中大雪封山长达半年的历史。

4月10日上午,全国道德模范、贡山县原县长高德荣早早带领独龙江乡的干部群众,来到独龙江隧道出口处,与承建工程的官兵们一同见证隧道贯通的历史性时刻。

高德荣说:“官兵们已经连续3个春节没有回家了,他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半年大雪封山,简易公路难通行

独龙江乡地处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地带,东侧是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贡山,西侧是海拔4000多米的担当力卡山。每逢冬季,独龙江峡谷便被积雪包围,成为“生命孤岛”。

由于交通闭塞,就连普通的阑尾炎在独龙江乡都曾是致命疾病。驻守在独龙江乡的边防派出所,至今已有8位战士倒在执勤的岗位上。

独龙族是我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而独龙江乡是独龙族唯一聚居地,独龙族60%左右的人口集中居住在该乡。

由于高黎贡山的阻挡,直到1999年9月,全长96公里的独龙江公路才建成通车。这一条联系着独龙江乡和外界的通道,结束了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不通公路的历史。

在公路建成前,进出独龙江乡的唯一通道是人马驿道。生活在山里的人们要在大雪封山前,赶到贡山县城,把半年的生活物资都储备好,人背马驮走上两天才能从县城回到独龙江乡。

这条碎石路面的非等级简易公路,由于技术标准低、路况极差、临时性桥涵多,只有越野车、中型卡车和农用车能够勉强通行。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这里一年有200多天下雨,年降水量达3000—4000毫米,自然灾害频发,公路常常被阻断。而从每年入冬到次年5月,皑皑白雪会封闭高黎贡山垭口,积雪厚度高达20多米。

这条路险峻复杂、颠簸不堪,通了14年也修了14年。

挑战极限,隧道建设创下七项之最

为了改变大雪封山不能通车的情况,公路改造势在必行。全长79.98公里、总投资6.09亿元的独龙江公路改建工程于2010年10月正式开工。

全长6.68公里、净宽7米、净高4.5米的独龙江特长隧道,穿越高黎贡山,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然而,隧道的修建岂是易事。修建隧道的官兵们不仅要面对高寒缺氧、地质复杂、有效施工期短、物资供应极为困难等不利因素,还要解决大断层、裂隙、强涌水、极低气温、高纵坡等接踵而至的诸多世界性施工难题。

从洞口纵深进入的83米厚冰碛堆积体沙层,是官兵们在隧道施工中遇到的首个“拦路虎”。由于该地段遇到涌水便成流沙,一开挖掘进就会瞬间坍塌,工程被迫受阻。

武警交通部队三支队项目部主任周勇带领总工程师韩新平、安全工程师顾建锋经过反复试验,制定出“短进尺、分台阶、强支护”的施工方案,利用5个月时间,“虎口拔牙”完成施工。

5℃是冬季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标准,而冬季的独龙江乡大部分时间气温极低。为满足冬季施工的温度要求,官兵们采用设置隔热层封闭保温原材料、锅炉循环供暖热搅拌混凝土、覆盖棉被电热毯薄膜等方法,形成多项保温恒温措施,确保了大雪封山期正常施工。

大雪封山,周勇和大部分官兵连续3个春节没有回家,冬季一度仅靠压缩干粮、野菜等维持生存。时间一长,90%以上的官兵出现头发脱落、指甲翻卷、牙齿松动等高原病症。施工期间,部队先后成功规避塌方300余起、泥石流79起、雪崩52次,19人次被岩爆、飞石击伤。

由于洞内实施爆破、机械长期作业,噪音常常高达300分贝以上,空气中积有大量烟尘气体……就是在这样艰险的环境中,官兵们挑战生存极限,攻克世界性技术难题,创下了高海拔地区特长隧道施工的7项之最:“埋藏最深、地应力最大、里程最长、岩层最为破碎、山体裂隙最多、封山期最久、技术标准最高”,圆满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

“在外面读书的孩子春节可以回家了”

隧道的贯通,标志着独龙族同胞祖祖辈辈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宣告结束,将大幅提升独龙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水平。

“隧道贯通后,在外面读书的孩子春节可以回家了,更多的独龙族年轻人将走出大山闯世界,我们独龙江乡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感谢打通隧道的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和地方施工人员,他们真的很了不起。”说这话时,独龙江乡乡长李永祥非常激动。

随着公路隧道的贯通,独龙江公路将缩短公路里程16公里,行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有望实现全年通车,这对于促进独龙江乡旅游经济文化发展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单是路旁那参天的古树,就值得你仔细端详。”一位徒步旅游者曾经如此评价独龙江。随着独龙江隧道公路的建成通车,秘境独龙江将向世人撩开她神秘的面纱。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11日 09 版)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