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三水“五位一体”的治水蓝图

2014年04月09日19:52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三水“五位一体”的治水蓝图

  今年三水治水将累计投入逾15亿元,从河涌整治到“水浸街”防治、从水质的改善到水环境的提升等多方面着手,加快建设“南国水都”。三水档案局供图

  三水通过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湿地建设等措施,着力改善全区水环境和生态景观。卢奕诚 摄

  连日来降雨不止宣告今年的汛期已提前到来。上月底的一场开春以来的最强暴雨来袭,让不少珠三角地区受灾严重,所幸的是在佛山五区中录得最大雨量的三水受影响较轻,经受住首轮考验。

  三水,三江汇流之地,因水得名,也由水而兴。为防治水患,三水向来重视水利建设。今年作为加快建设“南国水都”的攻坚之年,三水更翻开治水的新篇章:以“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理念,打造一批亮点工程。

  一场暴雨考验一座城市的良心,一条河涌的水质关乎市民生活生产安全。在去年“水浸街”整治初见成效的基础上,今年三水还将从河涌整治到“水浸街”防治、从水质的改善到水环境的提升等多方面着手,累计投入逾15亿元,构筑起全面系统的治水蓝图。

  城区下水道清淤将常态化

  在上月底开春以来最强暴雨中,三水各镇街24小时降雨量均超150毫米,最大达208毫米,超十年一遇量级。“这场暴雨中,三水在佛山五区中的降雨量最多,但表现也最好。”三水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暴雨造成河口一宗10KV供电线中断,部分低洼路段短时积水,部分树木倒下,局部农田受浸,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城市内涝年年发生是否与城市地下管网设计不合理有关?针对有市民对承担西南中心城区主要排涝功能的大棉涌是否存在“顶托”倒灌的问题,上述负责人予以否认,“大棉涌有多个泵站抽水,排水速度快,水浸街的成因是城区地下排水系统老旧,设计不合理。”

  在他看来,三水城区的地下排水系统管径太细,设计之初的城区排涝标准是10年一遇级雨量4天内排干,而该标准显然无法满足目前城市的快速发展需求。再加上三水城区的地下排水系统大多未实现雨污分流,年深日久也易致下水道淤塞。

  在既有的城区格局下,如果要对地下管网作整体改造的成本过高并不现实,为此,三水目前形成的系统整治思路是,先对中心城区下水道清淤疏通,在针对部分水浸黑点进行综合整治逐个击破,并辅之以雨水泵站抽水排涝。

  2012年至2013年,三水已经投入6300万元,改造中心城区排水系统,疏通下水道约65公里,清淤量达2.5万立方米,并建立了文化公园雨水泵站,加快排干路面的积水。“以此次暴雨为例,我们的投入并不算太大,但只要认认真真做好工作,还是有成效的。”三水区长陈英文表示。

  上述负责人介绍,今年三水将再投2600万元整治水浸街,重点改造教育路片区、三达路和宝月市场片区排水系统,清淤下水道43公里,并建设三达路雨水强排泵站。“预计工程建设实施后,三水‘水浸街’现象有望得到更进一步缓解。”

  针对此次强降雨中河口北江新区排水不畅的问题,上述负责人认为主要由于该片区目前楼盘林立、建筑工地较多,土地裸露,一旦下大雨,水土流失就较为严重,容易导致下水道淤积。“为此从去年底至今年初,三水已投入270万元清理出大棉涌城区段下水道7万立方米的淤泥,今后还将对此区域形成常态化的清淤机制。”

  农村连片污水整治试点生化处理

  作为三江汇流之地,除了要解决好城市内涝的问题,推进内河涌综合整治,持续改善水质更成为建设“南国水都”亟须攻坚突破的重中之重。

  目前三水已制定好具体而系统的河涌整治方案,并专门从水务、环保、农业等多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区河涌办,按照“一河一策”的治水思路,在产业结构调整与深化整治、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截污管网建设、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活化水资源、生态修复与建设、底泥疏浚工程等方面制定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水污染问题。

  其中,在污水处理硬件建设方面,近年来三水一直加大投入致力于补齐截污厂网滞后的短板。目前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7间,去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3%,在建生活污水处理厂两间,规模0.8万立方米/天。今年计划启动乐平南边和范湖污水处理厂、兴联污水处理厂、江南新区污水处理厂,总规模4.5万立方米/天。作为生活污水厂配套,今年还将动工建设截污管网11370米,总投资6900万元。

  而在中心城区以外的乡镇,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区和农村生活污水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或溪道,对河涌等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今年计划通过建设入涌口和农村连片污水处理设施,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污染。

  目前已确定对4条农村支涌先行先试,其中西南街道董营村董营涌、宝月村宝月引涌拟采用“食藻虫”控藻为先导的生态修复技术、乐平镇河南村、范湖官地村拟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项目总投资4520万元,至明年3月建设完成。

  按照“流水不腐”的理念,三水还将通过引入西、北江的外来优质水源释内河涌之污,各镇街闸站联动试行常年每日不少于6小时开机时间,并开展河涌水面保洁工作,重点清理主干河涌中的水浮莲等漂浮物。

  三水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西南涌和芦苞涌两条跨区河涌外,其余7条河涌已于去年实施治理,计划2020年全部实施完毕,总投资额约26.2亿元。今年底,芦苞涌三水段,樵北涌白坭段、草堂围东排渠达到五类水体,乐平涌COD达五类水标准。至明年底,重点河涌全部消除劣五类水体。

  此外,三水治水还将突出水环境、水景观的建设,通过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湿地建设等措施,着力改善全区水环境和生态景观。

  策划:王伯乐 赵进 三宣 撰文:罗湛贤 陈奕凯 吴秋莹

  两大系统调度全局

  “三防”工作及时可控

  ■亮点

  连日大雨,让三水的“三防”压力倍增。辖区内河网密布,三水又如何准确及时掌控各个水利枢纽的水文状况?笔者获悉,目前三水正依靠两大信息化系统为“三防”工作保驾护航。

  走进三水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三防调度办公室,只见三排服务器在不停运转。三防科副科长刘绍成在电脑前只简单地进行几步操作,就分别进入了“西南街道闸站群控系统”和“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清晰地观看到各个泵站和水雨情采集点的实时状况。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从佛山市三防部门处取得水雨情数据,或者由设在各镇街的水雨情测报站打电话报送信息。”刘绍成介绍,现在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统一归集到两个系统,值班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后台在线监控,完成调度、预警或指令等操作。

  其中,西南街道闸站群控系统对西南街道中型以上排涝泵站,以及石基头引水泵站、鸭嘴岗引水泵站进行实时监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则全面呈现全区的水雨情、山洪地质灾害的信息。“通过该系统可以看到各泵站、水库的运行情况,根据需要可以远程控制现场设备。”刘绍成说。同时,三防信息化系统还整合了中心城区水浸黑点和在建楼盘工地视频监控,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